云南女子魏月董(右)千里送还欠款。佛山岭南医院供图
佛山岭南医院和魏月董均收到禅城区文明办颁发的点赞证书。佛山岭南医院供图
7月8日,云南女子魏月董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佛山岭南医院结清了两年多前欠下的医药费。
魏月董家庭经济困难,送还医院的5万多元医药费,是从全家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中一点点存下的。
去年7月,一位曾经的“流浪老人”胡志忠立遗嘱还欠款也同样感动了全社会。近年来,禅城涌现的大善大美越来越多。这背后是禅城在擦亮佛山文明城市底色的过程中,以“身边感动”引领城市风尚,并以城市荣誉等各种“微制度”厚植主流价值观传播文化土壤,嘉奖好人的决心和成效。
禅城区委四届八次全会报告显示,禅城要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引领,争创广东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验区。
在争创试验区的过程中,向善的禅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城市精神、打造首善之区。大爱、善美、诚信的传统美德,在禅城的城市脉搏中日渐强劲。
●南方日报记者李晓莉
患者诚信医者仁心爱心暖流绵延不绝
“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笔钱一定要还的。”7月14日,在南海西樵的一间出租屋内,魏月董平静地说。这是她近日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定要还钱”也是她发自内心的想法,成功还钱那一刻,她也感觉“心头大石终于落下了”。
今年6月底,她带着感恩的心情,从云南普洱不远千里奔赴佛山。除了还钱,她还想对帮助过她的所有人致以感谢。据她回忆,她被佛山岭南医院救治时,不仅没有家属在场,还身无分文,医院对她开展了无条件的救治。并且,两年多时间内,医院从来没有向她催过款。
当魏月董托人联系上当年的主治医生黎德桦时,黎德桦曾表示,魏月董家庭困难,可免交这笔费用。但自己依然坚持还款,并如约来到医院,郑重归还欠款。
魏月董归还的5万多元欠款,是家人每天起早摸黑搬运棉纱的血汗钱。家中老人都在云南普洱务农,帮忙带孩子。而魏月董因车祸缺失颅盖,目前头颅双侧欠缺保护,容易再次受伤,没能外出打工。全家仅有一个家人在佛山从事搬运工作,一天工作十几小时,“他经常累到回到家倒头就睡”。
为了还清5万多元的欠款,这个平均月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的拮据家庭,每个月都省下两千元左右,存到银行。
“这是一个真实、感人,值得传颂、学习的故事。”禅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诚信守约、知恩图报是中华传统美德,亦是公民道德准则。两年多以来,尽管魏月董一家收入并不多,租住条件也较差,却感念恩情,结清欠款。“她用实际行动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诚信课。”
“诚信的品质不仅体现在魏月董身上,这一家人落实诚信守诺的行动,更是一道靓丽的诚信风景线。”该负责人表示,佛山岭南医院在患者现场没有家属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坚持救治,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和救死扶伤精神,同样值得全社会传颂。
禅城区文明办拟将魏月董推荐为“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候选人,并持续关注其后续情况,进一步弘扬好人文化,让医院无私救助和魏月董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传承下去,带动更多人践行社会正能量。
魏月董诚信立身的事迹,感动着社会各方,大家纷纷施以援手,在社会上形成“爱的暖流”。接下来,魏月董将在佛山岭南医院接受头颅修复手术,该医院院长牛军民表示,医院目前正在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将为魏月董提供各种医疗支持,并联系各方慈善机构,尽最大努力为其减免医疗费用。
佛山岭南医院所在的南庄镇紫南村,也想方设法为魏月董提供帮助。该村派出了专人跟进对接魏月董,了解医院的医治方案,还有魏月董后续的医疗费用及具体困难和需求;在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费部分,或没有医保的全部自费部分,由紫南村“书记基金会”和“慈善会”给予解决;如魏月董经治疗痊愈后,其愿意留在紫南村,由紫南村负责安置就业;魏月董的孩子,如符合紫南幼儿园招生条件,紫南村可帮助其孩子解决入学问题。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小善大爱触发“森林效应”
魏月董的事迹在佛山并非孤例,去年同样发生在禅城的流浪老人胡志忠(化名)便是其中典型。
2013年,胡志忠因病入院,身无分文的他被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成功救治并妥善照料。2018年,胡志忠去世。2019年7月,他姐姐胡志珊(化名)和嫂子冒雨来到当年收治胡志忠的医院,郑重地送上当年的欠款——7524.81元,并将其多年藏书捐赠给医院及有关机构,完成其当年的遗愿。
这一感人故事迅速在全国传扬,感动无数人,当时禅城区文明办对流浪老人一诺千金和爱心捐书行为进行了点赞。
在禅城,还有“红衣女侠”刘茂英在街头为心脏骤停的农民工嘴对嘴输送“生命之氧”;医生吴昊在厦门旅游时急救昏厥老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千里之外的14岁陌生少年送去生命希望的罗健等等的人和事。
在禅城,“小善大爱”不断涌现,仅是在禅城区的医疗系统内,就涌现了30多名从区、市、省到国家级的“好人”,以及道德模范、“最美逆行者”等。
一系列“微制度”和举措,成为“好人社会”的催化剂。
2017年禅城出台印发《禅城区好人好事认定与激励工作方案》,建立好人好事动态发现、认定和激励机制,对区内具有示范效应的正能量事件进行常态化点赞慰问,2016年至今共点赞70余起正能量事件,共94人获颁点赞证书。
2018年禅城区专门出台《禅城区礼遇帮扶道德模范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设立禅城区关爱好人基金,制作道德模范礼遇卡,保障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权益,体现对道德模范的尊崇和礼遇。
今年,禅城区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修订了《办法》,重新调整礼遇帮扶范围,规范好人基金使用,更加关注道德模范的日常生活状态,特别是对贫困的道德模范给予更多物质上及精神层面的关怀和帮扶,进一步营造“一人有难好人帮,好人有难大家帮”的社会正能量氛围。
禅城成立了“关爱好人基金”,由财政投入和社会募捐等方式,为家庭困难的好人、道德模范的帮扶,好人好事的传播等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多个角度搭建起“好人社会”治理模式,以持续的社会治理创新探寻善政善治,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禅城好人不断涌现。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从一群好人到一支支好人队伍,“禅城好人”触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森林效应”:截至目前,禅城涌现了各级好人(团体)达400多人,其中,中国好人11人,广东省道德模范1人,广东好人5人等,他们如一座“道德森林”,影响着广大市民,成为禅城新时代的动人风景。
今年下半年,禅城区将举办第五届“感动禅城道德人物”暨2020年度“禅城好人”推荐命名活动,用“好人文化”引领道德风尚,凝聚起乐善好施、仁爱侠义、志愿服务、厚德敬业、诚实守信的城市精神,汇聚起禅城打造首善之区道德高地的强大力量,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以优异成绩助力佛山市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微制度”发酵城市在润物无声中更温暖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志鹏表示,这个云南家庭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诚信课。
“从这位女士及其家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好家风、家教的传承,看到了诚实守信的宝贵品质在"后浪"们身上的传承,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刘志鹏说。
“他们的家境并不好,但他们品格的高尚是无价之宝,他们用行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他说。
刘志鹏认为,这些年来,佛山城市品质得到较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涌现出了诸多感人之事。这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品牌形象。
“从魏月董不远千里还欠款的事迹,可以看到她诚信立身的良好品格,以及不忘恩情的朴素情感。”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宏说。他认为,魏月董人穷志不短,通过执着还款的行为彰显了属于自己的一股志气。这是平凡人的朴素精神,这种朴素精神应当褒扬。“这是我们所追求并一直推崇的价值观。”
禅城以各种“微制度”的形式把好人好事记录下来,并给予一定的城市荣誉。文宏说,这是对全社会弘扬主流价值观,培育做好人的社会风气,在制度上的一种助推和定格。
“这样的制度,可引导大众关注,积极跟随和效仿。”文宏表示,给予有家庭困难的相关城市荣誉获得者一定的经济帮助和好人礼遇,则是培育社会风气非常好的途径。有了一系列“微制度”,即可见微知著,潜移默化影响社会风气。
在全国范围内,关于促进城市文明,各式各样的微创新制度比较多,但以见义勇为类别的较多,在全社会形成系统合力和氛围上有所缺憾。“禅城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地方政府匠心独运,把政府设想变成了一项项微制度和常规的奖项。同时,还积极利用媒体资源,在社会中形成积极互动和关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就改变了社会的风气。”文宏说。
■正能量
这些年感动全城的好人好事
◎街头人工呼吸救回路人
2016年9月1日8时许,45岁的傅姓建筑工人去工地上班,在经过禅城文沙路时,突然倒地昏迷不醒。在生命垂危时刻,一名药学院毕业的医学生唐君尧和禅城区向阳医院护士刘茂英联手救人。其中,刘茂英双膝跪地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然后嘴对嘴地人工呼吸。两人成功挽救了该名建筑工人的性命。最终,刘茂英、唐君尧经广大群众推荐评议,荣登2016年“中国好人榜”。
◎旅途抢救老人婉拒酬谢
2018年7月12日中午,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附近的人和路上,一位老伯突然倒地不醒。到该地旅游的佛山市二医院麻醉科医生吴昊正巧路过。见状,他立即放下行李,快步上前,跪地施救。因吴昊的及时救助,老伯当日已无大碍。事后,老伯的儿女辗转寻找到吴昊致谢,吴昊婉拒万元酬谢。而他救人的视频,以及老伯一家发出的感谢信刷屏网络,温暖了无数闽粤人的心。该事迹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吴昊被评为2018年第二季度“最美佛山人”,入选年度“佛山好人”。
◎千里之外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9年8月30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医生罗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些造血干细胞,为千里之外的14岁陌生少年送去生命的希望。罗健荣获2019年“佛山最美家乡人”称号。
◎“为爱解冻”照顾妻子十余年
2004年,风华正茂的范小玲被确诊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丈夫仇志晖一边悉心照料妻子,一边承担起家庭唯一经济来源的重任,而范小玲通过特殊电脑软件,用文字记录下对生命的感恩,激励网上病友。为了能陪伴父母,儿子仇隽钊不惜辞去杭州某央企的技术工作,且舍弃一段恋情,回到佛山工作,同时照顾病母。禅城仇志晖家庭入选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心理服务挽救12人生命
十多年来,“暖心警姐”潘晓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加入警队8年后,她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2006年她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国际婚姻家庭指导师,目前已成为广东省公安厅心理人才库成员、佛山市禅城区危机干预谈判专家、佛山警校兼职心理教官。更为人称道的是,作为禅城分局心理服务的先行者,潘晓成立了全市首个民警心理服务中心。她利用业余的4600多个小时,先后帮助了362名群众、挽救12人生命。她曾被命名为“第四届感动禅城道德人物”,她的家庭也荣获2019佛山“最美家庭”称号。
■他山之石
以模范引领凝聚榜样力量
走近武汉的“城市荣誉制度”
2012年底,武汉市就通过了《关于建立武汉城市荣誉制度的意见》。2013年评选产生首批武汉市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
这种“城市荣誉制度”设立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武汉把“功勋市民”荣誉称号授予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模范市民”荣誉称号授予在武汉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文明市民”荣誉称号授予在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模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突出、群众公认的个人。
武汉城市荣誉称号的评选不限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只要在武汉市生活、工作或学习时间1年以上的中国公民,或者户籍在武汉的中国公民,都可以参评。武汉对荣获武汉城市荣誉称号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奖励,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广为宣传功勋市民、模范市民和文明市民的先进事迹;提高获得城市荣誉称号者的社会地位,邀请他们出席或旁听全市重要会议等。
武汉建立城市荣誉制度,是培育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武汉市民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城市荣誉制度,武汉发掘和宣传广大市民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在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的示范带动下,提高市民素质,增加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等城市软实力。
这一制度在武汉规范化、常态化地坚持下去,成为了在全国有持久影响力的城市品牌。
新闻推荐
手推雷达系统羊城晚报讯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朱明摄影报道:道路建成久了,也可能会“生病”,比如出现地下空洞隐患。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