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攒钱两三年,千里跋涉还医款。这个炎热夏日,21岁云南佤族姑娘魏月董感动了一座城。一句“医生您还记得我吗?我攒够钱了,我想补缴两年前的医疗欠款。”令闻者动容。
医生当然还记得,当年全力抢救过的这个佤族姑娘。彼时,身受重伤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她,身边没有任何亲属、没有预缴费用,但医院还是用了最好的药、动用最好的专家团队,把她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但是,两年多以来医院从来没有催她缴交欠费,甚至都已经“忘”了。
五万多元,对于一个家境贫困、术后暂时失去劳动能力的外地姑娘来说,是何等艰难。
一诺既出,万山无阻。两年多后的这个七月,带着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她从千里之外的云南跋涉回到了佛山。
为了攒钱,魏月董在佛山当搬运工的丈夫,住在月租仅100多元的破房子,每月收入微薄,仍优先把还债的钱存起来。
这是佛山这座城市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一次温情互动。“欠”与“还”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荡漾着这个世间最浸润人心的诚信品格。
佛山有情,姑娘有义。在姑娘的身上,洋溢着“季布一诺”的高贵品格;在佛山这座城市里,流淌着“家”的味道。“忘记”和“铭记”之间是相互感动。两年前佛山感动了魏月董,两年后魏月董感动了佛山。
这样的感人故事并不是孤例。曾记否?也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佛山一家医院收到了一笔时隔六年的医药费,流浪老人胡志忠(化名)临终前不忘让家人给医院送去医疗费,这同样让全国网友为一诺千金和医者仁心的美德所感动。有趣的巧合其实是进步的必然,是当前全社会传承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折射出了人性之美,也探测出了城市的温度。
这是一个永不谢幕的居者与城市的故事。魏月董的故事还在继续,接下来她还将在佛山进行修复手术,市文明办、慈善机构、妇联及社会各界,正在积极为她筹集善款;禅城紫南村也作出了要帮她解决就业的承诺。而对于外来人口近半的佛山而言,魏月董只是千千万万在佛山工作生活的一员,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感受到了包容、善意,以及家的温暖,他们纯真的品质同样在这座城市里熠熠生辉,令“诚信佛山”“大爱佛山”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温养人心。
有德才有得,对人对城均是如此。佛山素有行善积德、通济天下的传统,近年来更是多措并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美德的力量,筑起一座充满温情和大爱的文明之城,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此共生共融,与有荣焉。
每一次的感动,都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凝聚着向善的力量,书写着更多新时代的人与城之间的温馨故事。正是每一个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和践行,才使我们的城市成为一座“来了不想走”的温馨家园。
建设文明幸福佛山,我们继续一起前行!(刘蓉)
新闻推荐
禅城上半年新增防疫物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家 抽检物品全部合格
南方日报讯(记者/罗湛贤通讯员/王平高鸿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禅城区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红外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医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