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学生学习无土栽培技术。
白坭中心小学学生在田间收割水稻。
西南街道金本中学志愿服务分队的队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暑期走进乡村看振兴,感受三水的无限魅力;化身小农夫收割稻谷,体验田间劳作的乐趣;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连日来,三水中小学校开展丰富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但为家长解决了“孩子去哪儿”的烦恼,还让青少年在参观、体验、实践中增长见识、学习新知、收获快乐。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图/学校提供
关键词走读乡村
感受乡村振兴触摸美丽变化
最近,三水中学附属初中的初一新生,远离城市喧嚣,走进白坭乡村,实地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
同学们打卡的第一站是中社村的“网红”葡萄园。葡萄园内果香弥漫,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诱人。现场,同学们一边采摘和品尝清甜多汁的葡萄,一边跟着村长何文胜学做主播,还为葡萄园拍摄了几个带货短视频,玩得不亦乐乎。
在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同学们不仅了解到许多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功能,还学习了无土栽培技术,亲自种植小白菜。全国劳动模范、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李广彬为同学们上了一节分享课。李广彬介绍了创立合作社的缘由以及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我会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以后学有所成,回报社会。”课后,三水中学附属初中的张同学颇有感触地说。
同学们还走进白坭粮食博物馆,感受农耕文化,品尝白坭特色鸡煲蟹,体验疍家特色风味。“原来乡村这么美,还是潜力股。”“现代科技正在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水的乡村值得一游。”在小组总结环节,同学们踊跃地畅谈收获。
关键词体验农耕
小农夫收割稻谷体会“粒粒皆辛苦”
8月8日,在白坭镇沙围村的一片稻田里,白坭镇中心小学的17组亲子家庭化身农夫,体验农耕文化,享受亲子时光。
“瞧!像这样双腿弯曲,左手轻握水稻的中部,右手拿着镰刀割断水稻的根部……”听完农民伯伯讲解如何使用镰刀收割、打谷、扎禾秆等知识后,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随即,现场展开了一场割禾大比拼,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别看孩子们年纪小,没有收割稻谷的经验,干起活儿来却有模有样。不一会儿,每组家庭旁边都垒起了大小不一的禾苗堆。
收割、搬运、打谷、装袋……当天,孩子们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收割稻谷的经历,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虽然很累,但很快乐!”田间劳作让白坭镇中心小学的黄同学满头大汗。他说,体验过收割稻谷的全过程,更能感知粮食种植的不易,今后将更加珍惜粮食、珍惜生活。
白坭镇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亲子农耕体验活动由白坭镇委组织工作办公室牵头举办,活动主题为“研学水稻收割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亲子农耕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学习农作物收割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农耕劳作的辛苦,感受集体劳作的乐趣,领会爱惜粮食的道理。
关键词爱国教育
参观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金本中学组织学校的志愿服务分队队员,到西南街道金本上桂村和五顶岗村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同学们通过参观、走访等方式,感受革命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在学校老师陆启林和罗惠芬的带领下,同学们观看了村里的党建宣传栏,领略了该村党员志愿服务者的风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相关政策制度。现场,两名老师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开展红色教育。
作为共青团员,同学们感叹如今三水乡村的美丽蝶变,被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染,争先表示要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为人民谋幸福。“青少年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加强党史、国史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增强精神力量、提高思想免疫力。”陆启林说。
金本中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利用周边的红色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暑假,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不少学生自行到三水区博物馆、邓培故居、三水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打卡,了解本地英雄事迹和红色文化,并将领会到的红色精神落实到行动中。
新闻推荐
云东海街道举办少儿足球培训。/三宣供图佛山日报讯见习记者卢丽华通讯员三宣报道:8月8日,三水区组织开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