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乃华
观点摘要
以人为本,以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以人口集聚推动内需市场扩容。
以城促产,以一流载体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孕育高端产业。
以营商环境制胜,以便捷高效、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企业保驾护航.
以文化创新为魂,以强化文化名片不断丰富城市发展内涵。
1
三水区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城市三水发展大会,充分释放出这片GDP千亿之区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今年的大会以“同发展、共奋进”为主题,分外彰显了这片三江汇流之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与企业携手同行、化危为机的决心与信心。
在这场催人奋进的大会背后,我们不禁要问,三水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路径到底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是三水的立区根本,三水曾是中国的产粮大县,广东的“四大粮仓”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工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三水紧贴时代脉搏,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经过40多年的拼搏奋进,三水逐渐奠定了工业基础,并发展为工业强区,GDP已经突破千亿,工业占比达到七成以上,成功实现了从“农业三水”到“工业三水”的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迈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粗放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式也不再适应新的发展理念。就三水自身而言,也同样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与产业经济增长动能乏力的困境。
“城市三水”正是在这种发展背景要求下的应时之举,通过高标准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不仅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也给三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是三水实现弯道超车的又一重大战略抉择。
2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推进,广东省内部加速推动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成为大湾区内部创新发展的新通道,佛山也在加快构建“一环创新圈”。三水作为佛山创新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推进城市三水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节点作用,将有助于三水开发新动能,增强综合竞争力与区域影响力,加快打造大湾区中的新兴之城、活力之区。
同时,对标对表其他城市先进城区的发展情况和三水的发展定位,城市三水建设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与经济体量不相匹配,基础配套和服务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亟待提升。创新能力依然不足,新兴产业体量较小,科技创新载体培育能力偏弱,现代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统筹分配、简政放权的力度有待加强,经济发展活力需要充分释放。
周边区域竞争压力不减,三水要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赢得先机,开创发展新局面,就要以更大视野、更大气魄去推动城市三水建设。
3
全局谋划城市三水建设,要充分发挥三水优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力求突破,从而引领和带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是以人为本,以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以人口集聚推动内需市场扩容。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多元共治理念,加强三水新城与西南老城区、北江新区的联动发展,努力形成城市三水中心组团共建共治共享“一盘棋”格局。将人才作为城市三水建设的第一要素资源,推动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迈上新台阶,通过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牢牢抓住人才第一生产力,持续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各类人才汇聚三水,优化留才环境,增强内需市场动力。
二是以城促产,以一流载体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孕育高端产业。在城市三水建设过程中,要以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的城市开发理念为引领,科学布局并加快推进一批特精专新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充分发挥佛高区万亩核心产业园、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北江科技创新园等产业载体的带动作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和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速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高水平前沿研究阵地,尽快形成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
下转D04▲围绕产业融合,通过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抗风险能力强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加大与港澳、广深等地科技创新合作,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主动“借船出海”。
三是以营商环境制胜,以便捷高效、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企业保驾护航。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营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不仅要对标省内最优,更要积极促进营商规则与港澳对接,致力于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加快推进“证照联办”改革,整合优化全区各类服务窗口,推动落实兑现“一门式”综合服务。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全面焕发企业家的创新力、创造力。在市场监管领域,持续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依法保护企业和群众的财产安全。
四是以文化创新为魂,以强化文化名片不断丰富城市发展内涵。三水文化是三水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标识,是三水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的灵魂和源泉所在。以“文化+”的战略思路,注重文化与城市产业经济、生活空间、市民福利的融合,是城市三水文化发展的新导向。要聚焦城市形象、文明、文化、文创、旅游,系统性提升城市三水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打响三水城市品牌和文旅品牌,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以城市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三水打造成为特色文旅名城。
(作者系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新闻推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师袁奇峰: 城产共融塑造三水经济地理新价值
三水新城,高铁飞驰。三水新城是三水高起点、大手笔打造的城产人文融合的标杆。/三水区档案馆供图在昨日召开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