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槎村围绕书法主题建设书法公园等硬件设施。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开展创文以来,我们的村容村貌"靓"了很多,村民素质也提升了不少。”禅城区张槎街道张槎村村民陈祖说。
8月21日开始,记者连日陆续探营禅城区张槎街道张槎村等村组,了解张槎的创文工作。谈及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不少村民都给出了“村里靓了”“村民素质高了”等评价。
在创文的过程中,张槎既要“面子”也讲“里子”。一是加强村组硬件的建设,把村容村貌建设好;二是挖掘、巩固乡村文化,让村中书墨飘香,以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张槎还有一些村不断创新探索垃圾分类的新方式。例如弼唐村以垃圾分类示范点的建设,拉开了以垃圾分类提升文明程度的序幕。该村同时引导、鼓励群众从日常点滴做起,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为佛山奋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提供助力。
●南方日报记者李晓莉
顾好“面子”?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
禅城区农业农村局从2020年起,将连续三年开展“禅城乡村美丽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活动。禅城推出的“禅城乡村美丽季”之“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旨在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励村居做好环境整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格局。
禅城区、镇街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的“真金白银”作为奖励,一条先进村全年有望最高拿到超过400万元。
禅城区近日公布入选2020年第二季度红榜的10个先进村,其中张槎街道的下朗村、东鄱村、莲塘村共3个村入选。
记者了解到,在宜居环境打造方面,刚刚上榜“红榜村”的这3条村各有“妙招”。
2015年,莲塘村就环绕着莲塘公园,复建了清湾书社、太史第、主帅庙,新建了康乐祠和“禅狮圣域”牌坊。一系列古式建筑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现在,莲塘公园莲花池景观不断美化,主干道两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标识和精致布景,更凸显出岭南水乡风貌。龙狮大楼分三层布局完善,莲塘村悠久的龙狮龙舟文化历史在这里表现得越来越淋漓尽致,成为众多游客、市民和学者的必到之处。
而随着佛山创文序幕的拉开,下朗村借百村改造升级、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机遇,对村容村貌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近年来,下朗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村市政基础设施,致力于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站等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据悉,作为张槎最早发展起来的一批村居之一,东鄱村居住着大批外来人口,人员流动性大,加上工厂林立,给村居的日常管理带来挑战。村容村貌提升、治安保障成为了村民关注的焦点。
针对东鄱村自身土地资源稀缺的特点,该村着眼于道路的改造提升等方面,从小细节切入,促进整体环境的提升。
这3条村在扮靓村容村貌上不遗余力,为美丽乡村建设写下注脚。
抓实“里子”?以乡村文化精髓打造主题公园
张槎村是一条位于张槎街道中心位置的村,自宋朝开埠建村以来,已有870多年历史。该村在2007年获得了广东省文明村的称号,在2015年被纳入佛山市“百村升级”行动计划,陆续开展改造提升。
借着美丽文明村居和古村落建设的契机,该村以“仙槎墨韵·书法之乡”为品牌,狠抓道路和公园等硬件建设,先后围绕书法主题,建设书法长廊、书法公园等。该村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繁荣乡村文化,树立文明新风。
除了书法公园,该村内还建有美术馆、陈英灿书法馆等文化场所。2012年,该村的诗书画社正式成立,吸纳了不少本村书法爱好者作为会员,同时也汇聚了不少周边的书法爱好者。
每逢周三是书法、曲艺爱好者的“聚会日”,该村和周边的书法、曲艺爱好者会齐聚张槎村,在该村以诗会友、以书法会友、以曲艺会友。
据悉,张槎村还致力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活化古村落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厕、卫生、文化、绿化、河涌、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村居环境卫生,增强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该村对宋陈尚书公纪念馆前约400平方米的旧厂房开展清拆改造,建成仙槎书院门前广场。该广场刻有书法碑帖,古色古香,颇有岭南韵味。目前,该广场已变成村民开展休闲活动的又一场所。
“近年来,村里卫生、治安环境都好了很多,创文的一系列措施,让很多村民都意识到要主动提升素质,一起建设美好的村中环境。”张槎村村民陈祖说。
创新“路子”?多角度探索垃圾分类妙招
在张槎街道弼唐村的村民公寓嘉和邨小区,记者一走进小区大门,就看到红、蓝、黑、绿色四个大垃圾桶。该村党总支书记霍丽棉表示,弼唐村是禅城城市垃圾分类其中一个示范点。在村民公寓里摆放这些分类垃圾桶,是为了让居民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根据《佛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佛山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五年行动”,并在2024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禅城在一镇三街选取了8个居民生活区,作为垃圾分类示范点。
据悉,弼唐村作为其中一个示范点,在今年7月已在嘉和邨村民公寓9栋楼的每栋楼下分别放置了红、蓝、黑、绿色的四个大分类垃圾桶。根据该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方案,今年10月,要确保弼唐村民公寓范围内六成以上住户、企业店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12月确保弼唐村村民公寓范围内八成以上住户、企业店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规定每天晚上7时至9时是餐厨垃圾的回收时间,居民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集中倒餐厨垃圾。”霍丽棉说,前期为了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该村派出了骨干成员到浙江、上海等地学习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弼唐村将根据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在垃圾分类垃圾桶上搭雨棚、新建排水系统等,保持垃圾分类垃圾桶的干净整洁。
该村还将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派发垃圾分类工具及垃圾袋,逐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事实上,在垃圾分类上,弼唐村不断探索创新。2012年,弼唐村民公寓便作为佛山首个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积分兑换等奖励措施的支持下,该小区402户100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居民只需要收集好家中的餐厨垃圾,便能到楼下的厨余垃圾处理回收中心进行积分兑换。居民的餐厨垃圾将在中心内就地“变废为宝”。
虽然该项目最终因各种原因停摆,但餐厨垃圾兑换积分的机制,霍丽棉认为可沿用至现在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接下来我们将探索,让居民主动将纸皮等可回收物开展分类,用来兑换可降解的分类垃圾袋。”
新闻推荐
禅城公厕保洁班:不惧粪口传播风险奋战一线 155名“战士”无一人辞工
彭雪珍在帮她的搭档罗善基擦拭洗手台罗善基在清理小便池文/图欧阳志强梁静陈明今年2月份,钟南山院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