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王举超在三水大道进行路面维护及清理下水道口的垃圾。/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从砂石路到沥青水泥路,再到如今的“四好农村路”,三水的公路发展在近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和每一名公路人息息相关。
“养路是我从小的梦想,现在实现了。”三水区公路养护中心南边公路养护所所长王举超正是其中一员。2002年开始,王举超扎根三水养路一线,一干就是18年,在养路、修路中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风雨中养护一方公路
昨日上午8时许,三水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很快,瓢泼大雨如期而至,城市一下子笼罩在灰蒙蒙之中。
“去检查一下道路情况。”见状,王举超在办公桌前坐不住了,拿起雨衣和雨靴快速套上便往外跑。
几分钟后,他来到南边公路养护所负责的三水大道路段,熟练地在路面上竖起“前方施工”牌子,和同事一同清理沿路下水口的落叶、泥土、杂草,将其一一铲进公路养护作业车,使雨水能够顺畅地流入下水道,以免造成水浸。
“公路怕水,许多路面损害都是因水而成的。”王举超说,长期的雨水冲刷渗透,容易让水泥路、沥青路的路基沉陷、路面松散,再经过车辆的反复碾压,很有可能出现裂缝破损。因此,抓好公路排水工作,使其处于畅通状态,对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十分重要。
这样的工作场景,对王举超来说是家常便饭。18年来,他日复一日地干着巡查路段、修补路面的工作,并需要处理突发事故、清理过路汽车的滴撒漏现象,用勤劳的双手养护着这一方公路。
炎炎烈日下汗流浃背,狂风暴雨中一身泥水。长期的户外工作,早已让王举超的皮肤变得黝黑,手上长出厚茧。而这些付出和坚守,身边的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举超哥懂的很多,始终亲力亲为,和大家扎根公路养护一线。”李嘉敏是三水区公路养护中心办事员,她告诉记者,王举超恪尽职守,其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年轻一代公路人学习的榜样。
奋斗中见证城乡发展
“养路比种田还要辛苦。”回忆起这18年的养路生涯,王举超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随后,他又笑道:“这是我从小的梦想。”
王举超出生在佛山南海的一个小村子里。受制于交通落后,村子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成效不佳。从小帮着父母干农活的他,认识到“要致富先修路”,而后考入道路与桥梁专业学习,毕业后来到三水区公路养护中心南边公路养护所工作。
“从这些年的公路变化,我也见证着三水城乡发展。”王举超说,不少城乡道路从砂石路变为沥青水泥路,再变为如今的“四好农村路”,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又带动了乡村发展。
王举超介绍,三水大道的部分路段由南边公路养护所负责,他看着这条大道从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路面环境不断提升,贯通三水南北的运输能力逐步增强。此外,与三水大道平行的塘西大道一、二期的开通,连接乐平、芦苞、大塘三镇,又大大提升了行车速度。
三水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让王举超的求知欲愈发强烈。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广东省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指南》等专业书籍,这些都是他平时学习的资料。
据悉,王举超已取得路桥助理工程师证书和桥梁养护工程师证书,并多次在省、市的公路养护相关竞赛中获奖。他说:“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好地养护公路。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
文/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
新闻推荐
锤炼过硬本领 打造水上“尖兵”三水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水域救援培训
佛山日报讯记者郑泽聪通讯员何咏琪报道:驾驶冲锋舟、练习定点救援、无动力划艇……连日来,三水区消防救援大队举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