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亚艺公园繁花似锦,市民、游客流连忘返。/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徐懿君摄
报告摘要
坚持“优二强三”,做强做优与精品城区相适应的精品产业。坚定不移做强精品服务业、做优精品制造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壮大创新型企业发展梯队。
如何做强做优与精品城区相适应的精品产业,昨日召开的禅城区委四届九次全会作出了明确部署。在分组会议上,禅城各镇街主官和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将立足实际,做强精品服务业、做优精品制造业,集聚更多创新型高端产业。
做强精品服务业打造三大服务业核心区
作为中心城区,禅城发展服务业具有先天优势。全会报告提出,禅城要做强精品服务业,聚焦高端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打造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文化商业旅游三大服务业核心区。
“服务业是禅城的强项,禅城发展精品服务业,目标是服务全市乃至整个珠三角。”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表示,金融业是禅城发力精品服务业的重点方向,佛山许多金融企业的区域性总部都在禅城。目前禅城正在抓紧推进保险小镇创建,致力打造金融保险产业集聚区。“接下来我们将提供强有力的扶持,推动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引入科技金融企业,打造全国性总部,将禅城金融服务业的范围辐射珠三角乃至全省、全国。”
金融业是祖庙街道的支柱型产业。祖庙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志诚表示,祖庙街道将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以广东(佛山)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积极对接大湾区金融资本,依托万科金融中心、绿地金融中心等高端楼宇载体,积极发展保险、供应链金融等现代金融服务业,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文商旅融合一直是禅城区的重点发展方向,禅城区文广旅体局局长何永庆介绍,目前禅城的文化产业服务园区已有一定规模。在石湾中国陶谷,2平方公里的区域聚集了10个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位于张槎的佛山创意产业园目前正在创建3A级景区,有机融合了文化、产业、创意及旅游等元素。今后,禅城将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扶持力度,引进一批优质企业,赋能禅城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精品城区需要。
做优精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主攻方向
全会报告提出,做优精品制造业,以培育发展与城市相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
南庄镇委书记陈辅明表示,南庄将继续在汽车及新能源、泛家居和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发挥南庄优势,以精品理念构建“五区三组团”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东部以凤翔湾带动城市更新建设,打造凤翔湾都市产业区;中部以华夏陶瓷城、中国陶瓷总部基地、瓷海国际三大陶瓷专业市场带动建陶总部产业集聚,打造泛家居总部经济区;北部以南控电力等带动新基建、大数据产业集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区;西北部以科力远、道氏科技等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打造动力科创产业区;南部以国星光电、金溢科技、富惟汽配、臼井汽配等带动智造产业,打造高新智造产业区。
在发展精品产业上,张槎主要围绕两大片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以欧洲工业园C区、华南创谷等为核心的绿能装备小镇,以及聚锦科创园。
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颜雪锋说,绿能装备小镇从去年开始打造,目前有三大项目正在推进,包括落户大富村和村头村的华南科技装备园区、张槎街道与公控公司合作的公控装备制造产业园、三技智能装备产业园。绿能装备小镇预计两年内初见成效,届时将会有15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聚锦科创园同样正在推进三大项目,包括以泛家居为概念的鹰创园区、张槎街道与大江村合作的约20万平方米园区以及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佛山分中心。“希望通过改造提升低矮落后的厂房,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为培育和引进"高精尖"产业奠定坚实基础。”颜雪锋说。
壮大创新型企业实施“三个一批”企业梯队培育
打造精品产业需要企业支撑。全会报告提出,坚持先稳商、再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打造支撑禅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实施“三个一批”企业梯队培育,培育一批引领性服务业企业、一批优质金融业企业、一批精品工业企业。不遗余力推动工业“小升规”,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规模化发展。
刘志诚表示,祖庙街道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科研优势,引领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推动海天全球创新中心建设,鼓励日丰集团加快创建博士后工作站,打造企业创新研发总部;同时以丰收街·菁创聚为抓手,推动创新载体建设,促进粤港澳科技成果在祖庙转化落地。
石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吉亮表示,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包括人、技术与资金,石湾将统筹住房保障资源,吸引人才集聚。
“我们支持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同时通过村级工业园的改造,打造精品产业空间,吸引高端创新型企业进驻。”李凯表示,通过政策“组合拳”,不仅要把企业“养得大”,也要“留得住”,把高端的生产环节留在禅城。
同时,禅城还将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些在禅城发展起来的企业,虽然将生产环节迁走,但把总部留在了禅城。对于这些总部,我们将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突破。”李凯表示,将通过完善培育机制,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吸引企业留在禅城。
(文/佛山日报记者曾雪莹、刘玉超、冯栋、郭美欢、罗艳梅)
新闻推荐
身体出问题口腔发警报专家提醒,每年至少检查口腔一次,慢性病患者更需加强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加强对口腔、牙齿问题的治疗、预防越来越受到关注。除了日常的口腔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