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周哲通讯员麦思颖
9月22日,南海区委政法委在狮山镇塘中社区推广楼长制经验,尝试解决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低、社会公共问题日趋复杂等问题。据悉,这是南海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列举措之一,后期将逐步推广其他6项已在部分社区或镇街试点成熟的经验。
楼长队伍发展壮大
“作为楼长,我们需要有耐心、细心、尽心、责任心。”思贤南小区工区楼党员楼长张贵明用“好人易做,楼长难当”这八个字来形容楼长的工作。“出门居民见到路上有坑,找楼长;台风季小区要剪树枝,找楼长;为困难群众维修清洗电风扇,都想找楼长。”张贵明说,小区里面大大小小,杂七杂八的事情,所有居民第一时间都是想到“楼长”这个万能充。
作为亲历者,张贵明眼见楼长队伍从40多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从成立楼长队伍到成立小区楼长组长到成立楼长委员会,楼长队伍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在塘中社区党委的统筹下,楼长也组织搭建了“友邻行动”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的社区关爱服务。“友邻行动”开展三年来,开展以“社区友邻行动”为主题一系列文化娱乐及社区关爱活动等服务实现了18个小区全覆盖,服务居民超过23000人次,有效促进了塘中社区邻里之间的共融,楼长与居民之间的共融,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共融,为接下来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参与积极性提升
据介绍,塘中社区以“微项目”为依托,搭建“微组织”,以“楼长带领小区居民参与,联动多方资源投入”的理念,开展了首届社区“微治理”行动,以解决小区微问题为导向,服务内容涵盖公共空间改造、社区文明共创等。整个行动中,在党员干部、党员楼长的带领下,其他楼长、热心居民共452人次参与其中,服务人数超过8380人次,解决了超过40个小区存在的微问题,抽样调查显示98%居民感到十分满意,85%以上的参与者表示愿意继续参与微治理。
塘中社区在楼长队伍的基础上,因应社区发展进一步进行自组织培育的细化分类,细分孵化以楼长为导向的社区治理型自组织,带动更多的积极居民参与其中,并形成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恒常化。孵化了一支由“楼长+居民”的卫生巡查队伍,响应“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积极协助社区居委、市政、执法等多方进行环境整治。半年间,卫生巡查队提供恒常服务18个小区共432次,小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以楼长为基础,迅速孵化了一支“防疫关爱党群志愿服务队伍”。截至5月底,共有267人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全覆盖18个物业小区,服务居民超过8万人次;园丁新小区也是基于这一经验,成功孵化出小区内的防疫抗疫志愿服务队伍,并自主筹集16370元资金开展了11场的防疫行动,切实介入社区公共事务,形成了良好的共治氛围。
楼长植根各镇街小区
据了解,南海区面临快速城市化,老旧小区、新建小区、村自建用房错杂,业主与业主、业主与物业管理、居民与租户(含商铺)、楼盘与楼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仅2020年第一季度,南海法院受理物业纠纷合同超过500件。
2013年,南海区在狮山镇塘中社区试点楼长制,并先后于桂城、丹灶、大沥、里水部分镇街的部分社区开展探索,桂城尖东楼长、里水蓝湾楼长、狮山塘中楼长已经在全市乃至省内均有一定知名度。2018年,南海区委组织部印发《党建引领楼长制工作指引》,在全区推行楼长工作2013年项目启动时塘中社区第一批楼长仅8人,目前已经覆盖了社区内全部的22个小区(204人)。2014年桂城尖东社区仅5人,目前已经实现每栋楼配备2-3名楼长(共65人),楼长制的全面推广,将为小区这个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城市社区的重要治理阵地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南海全国制造业隐形冠军发展评测综合报告发布 数据群像:解析南海冠军集群成长密码
李晓佳现场解读《白皮书》。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梁钜聪摄9月14日,在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启动仪式上,广东高成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