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工程师朱太梅坚持做标准体系,令微波炉日产量提升10倍
开栏语:
顺德正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建设,需要各行各业人才。9月30日,顺德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向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为营造顺德招才引才、筑巢引凤的氛围,全面展现顺德吸引人才的决心和环境。本报特策划《金凤展翅顺德圆梦——顺德人才故事系列报道》,拟选取在顺德实现梦想的各行各业人才,采访其在顺德奋斗的故事、经历、感受,对顺德的评价和未来的期望建议等。
人才档案:
朱太梅,1981年出生于沈阳,2004年东北大学毕业,只身一人来到顺德北滘,在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工作至今。从普通的研发工程师,到新品评价工程师、产品评价主任工程师到如今的研发体系主任工程师。顺德的包容,令她想在这里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于是一直立志于做平台、做标准、做系统的她,成为顺德高层次产业人五类,不断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朱太梅/受访者供图
故事:
坚持研发微波炉日产量提升10倍
朱太梅来顺德的原因有点特殊。“当时可能就是为了赌气,买了一张火车票坐了34个小时过来顺德。”对于顺德、对于即将就职的美的,她当时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本来已经申请到继续留学深造的她,却因为“家庭无法提供担保费”、“男朋友则怕她一去不复返也不愿意提供支持”而被迫放弃。
看着城乡结合部似的顺德,到处是“摩的”师傅喊着:靓女,要去哪里啊?朱太梅有些失落,这个城市与经济水平差异怎么如此之大。工作上,她也常常被两个领导安排的工作而不知道如何平衡。于是,她提出了离职,准备离开。
顺德的包容却最终令她留下了。
“顺德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城市,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各种学历的人也都有,甚至不同国家的人也有。”朱太梅说,当时正是这一点留下了她。
当时她所在的工作组有一个韩国人,那是美的第一次引进外籍专家。专家告诉她,刚工作遇到些许难题,很常见,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无足挂齿。与专家进行详谈后,她放下了心里的偏见,渐渐去接纳这个城市,并决心在这里做出成绩来。
那时候,美的微波炉日产才300台。她所在的工作组就是要搭建新的平台,做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朱太梅做其中的电气件开发以及整机的性能。根据国外的经验,他们决定做一款热风对流的产品。当时,普通产品卖30美金,而热风对流的产品可以卖近100美元。
但在国内,热风对流的产品在行业内还是空白。单是构建准确的烘焙曲线,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那时微波炉的实际温差高达30℃,这足以让蛋糕烤焦。朱太梅日复一日地手动调节和记录,功率多少,时间多少,吹风多久,温度多少,每一秒进行测试,这些基础数据记录了厚厚的一大本,常常加班到凌晨才能回宿舍。有了这些最初的大数据,如今,使用微波炉只需要简单的一个按键,可以热牛奶、蒸鱼等。
产品做出来了,还要考虑包装和运输的成本,当时这款产品重达23公斤,瘦小的朱太梅要扛着它跑上跑下。当时那个组只有她一个女性,但却不能以女性弱小自居,而是要比男性付出更大的努力表现出强大的自己。有一次跟进模具,她深夜十二点多骑着电动车赶到公司,一直做到了凌晨2点钟。后来微波炉的日产量很快到了1000台,不久后又升到了3000多台。
怎么这么有冲劲?因为美的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只要你努力就有机会。本来负气出走的她,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这个平台上,朱太梅觉得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今70%的产品平台,她都参与生产了。“每次到商场逛街,看到这个产品是我开发的,那个产品也是,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正是因为美的的开放,朱太梅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成为一位新品评价工程师,并搭建了新品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出来以前,没有考核新品不良率的问题,当时所有的新产品第一次上线都不顺利,而当她搭建了这个体系后,90%的产品在第一次上线就很顺利。
后来,朱太梅又回到了研发部门,当时出口日本的产品没有一个品质标准,相对处于一个模糊地带,于是她牵头编制了日本的产品标准。
2020年9月,朱太梅刚刚任职研发体系主任工程师。在新的岗位上,她将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重新搭建研发的系统和体系。
建言: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人才子女优先入学
朱太梅日益感受到顺德对人才的重视。2018年,她成为顺德高层次产业人五类,并连续领了三年的人才补贴。“这对吸引人才是很有效的,还可以获得退税的补贴以及住房补贴,希望这项政策可以延续。”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因为刚刚离婚,按照现有人才房的政策,她无法购买人才房。对此,她表示,将离婚一年内不得购买人才房作为硬性条件并不是特别合理。“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将离婚作为买房的工具,但通过几年打官司离婚可以否定这一点。”她建议,这一条应该设置一些相应的条件。
“我觉得教育资源是吸引人才很重要的方面,你有再多的钱,孩子没办法读好书,高层次人才还是会考虑将户口迁到外地去。”目前,顺德人才的子女可以优先入学,但只是优先考虑,并不能确保。对此,她建议道,顺德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保障。
文/珠江商报记者彭巧云
新闻推荐
顺德如何构建高质量人才生态环境? 解读“六六六”顺德人才工作体系
制图/孔焕玲昨日,2020年顺德区人才工作大会上,顺德以最高规格、最强力度、最大诚意向全球人才抛出“绣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