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岭老年大学长者们迎来“开学第一课”。凤岭老年大学校长佘炜
府又长者协会会长余捷
退休干部、长者日托中心负责人罗少卿
夕栖大良·温暖相伴专题
文、图/王名润、黄子宁
每天早上,佘炜总会准时出现在凤岭老年大学的校园内。这位年近九旬的长者,数十年来一直探索建设特色化的老年教育之路。
年近六旬的罗少卿,自2011年退休后持续为长者谋福祉,还开设顺德第一家长者日托中心,让长者们有了第二个“家”。
退而不休,仍“老有所为”。在顺德大良,一批如佘炜、罗少卿的已退休长者,仍在不同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大良的社会文化发展“添砖加瓦”。而他们的“群像”,也凸显了夕栖凤城长者的良好精神面貌及生活品质。
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再到老有所为,一幅幅美满、充实的长者夕栖图景在大良徐徐铺开。品质城市升级不断,大良亦为长者搭建“舞台”,提升“银发生活”幸福感,让长者尽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用心:耄耋老校长30年坚持一个“试验”
凤岭老年大学校长佘炜
作为佛山顺德第一所老年人精神家园,位于大良街道的凤岭老年大学今年迎来“三十而立”。
从曾经的茶楼发展成环境优美的校园,如今,凤岭老年大学琅琅书声不绝于耳,成了长者在“家门口”深造的好学堂。
值得关注的是,凤岭老年大学30年蝶变的背后,离不开大良街道对老年教育的呵育,以及这所学校的“掌舵者”——佘炜校长。
据悉,佘炜退休近30年,始终活跃在老年教育、关心下一代教育的前沿;她以自己为例,用30年光阴进行一个“试验”、践行一个诺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值得关注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办老年大学是一件新鲜事,鲜有现成模板可资借鉴。在这一背景下,佘炜来到了凤岭老年大学,用数十年的时间,倾注心力参与建设这一学府,走出一条特色老年教育的“凤城之路”。
走进凤岭老年大学,这里是顺德区一方生机勃勃的文化教育阵地。在佘炜看来,凤岭老年大学不仅是老年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健康、长寿的家园。“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乐,健康长寿;老有所为,服务社会”,是凤岭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佘炜表示,“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归宿,继续发挥着光和热。”
凤岭老年大学创办30年来,不仅改变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对促进社区发展大有裨益。“凤岭老年大学对社区影响大。”佘炜表示,老年大学学员们受邀进社区表演节目,这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令她开心的是,学员们通过学习成为艺术公益导师,“我们努力将学员培养成为有理想追求、有文化素养、有社会爱心的新一代老年群体。”
用情:首办长者协会她凝聚社区正能量
府又长者协会会长余捷
大良街道府又长者协会是佛山顺德第一个以“长者”命名的协会,是地方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今,在大良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府又长者协会不断壮大,成为维护社区稳定和谐的助推器。
作为府又长者协会的会长,余捷既注重调动老年人自我发展的活力,也注重激发协会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不断探索、创新,为社区可持续发展凝聚长者力量。
据了解,4年前,在府又社区党委书记周荣强推动下,府又社区成立了顺德区首个长者协会。余捷介绍,府又长者协会成立之初,仅有30余人,如今已汇聚200多名长者会员。“大家聚在一起,开心生活,不计报酬,每个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有很强的凝聚力。”余捷说。
府又长者协会通过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活跃社区文化,同时对困难老人、独居老人等进行帮扶,以老敬老,服务社区。目前,长者协会设有家庭服务组、娱乐组(文化艺术中心)、培育组。
“老年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发挥光和热,这里就是他们的大舞台。”余捷表示,从曾经的自娱自乐到服务社区,府又社区长者协会得到了大良街道和顺德区的认可,并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还希望通过老年人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孙后代树立起榜样和标杆,展现长者风范和担当。”余捷如是说。
“长者协会是社区发展的"均衡器"。”作为长者协会的提出者和推动者,府又社区党委书记周荣强表示,长者协会在丰富社区老年人生活的同时,凝聚长者力量,把社区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
用力:聚合社会力量她为长者“安新家”
退休干部、长者日托中心负责人罗少卿
“退休后,我一直关心着两类人:长者和残疾人。”顺德大良街道升平社区退休干部罗少卿告诉记者,她为这两大群体“安了一个新家”——幸福家庭服务长者日托中心(以下简称“长者日托中心”),在健全居家养老体系、帮扶残疾人就业等方面进行新探索。
“阳光慈善,聚爱凤城”,从成立佛山第一家“爱心超市”,到“试水”长者爱心送餐服务,推出全市首个长者平安钟服务系统……开创佛山多个“第一”的罗少卿不忘初心,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瞄准村居发展“痛点”,助力改善民生。
退而不休发光发热。今年59岁的罗少卿,自2011年退休后持续为长者谋福祉。长者爱心送餐是她退休后探索的第一个服务。项目运营之初,资金是最大的缺口,除了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外,罗少卿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包括香港乡亲、慈善会等。罗少卿坦言,从2004年在顺德大良成立佛山第一家“爱心超市”至今,她发动社会力量筹资超过1000万元。
令罗少卿感动的是,2012年,顺商公益基金会在考察了她所运营的居家养老项目后,觉得有意义,当即补上了彼时项目30万元的资金缺口,推动项目的发展。据其介绍,从2013年开始,顺商基金会每月资助6万元,至今从未中断。现在,长者爱心送餐服务每月超200户,并重点关注无人照顾的长者。
如今,长者日托中心成为罗少卿重点发展的居家养老项目。该中心自2013年正式成立,目前有长者156人,残疾人60名。
聚焦:退而不休大良长者开启“第二人生”
赋闲在家、洗衣做饭、照顾孙子……“银发生活”只能这样无聊度过?在大良,依托各类活动平台,长者们的文艺兴趣被激活、干事创业的激情被激活,在晚年打开另一段新的人生。
府又长者协会的舞蹈老师梁洁玉就是一个例子。梁洁玉退休后,在府又长者协会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据悉,由于长者协会的运作经费有限,梁洁玉主动请缨,担任协会舞蹈队的老师。过程中,她积极主动向专业的舞蹈老师学习,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所长与长者们分享;除了跳舞,她也自编自排舞蹈。目前为止,令她最满意的是《春满傣乡》这支原创舞蹈的编排。
说来巧合,这原本是为了与一首葫芦丝演奏匹配的伴舞,却成了创作原创舞蹈的开端。梁洁玉上网搜集了大量资料,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等。后来,经过2~3个月的研究和努力,梁洁玉据此编排了一出原创舞蹈,还顺利入选广州的“幸福晚晴”春晚选拔赛,上春晚“近在咫尺”。
品质城市,带来品质生活;而品质生活,也滋养出品质心灵。在大良,像梁洁玉一样过上富有激情的“银发生活”的长者不在少数,他们坚持“老有所为”,继续为品质城市“添砖加瓦”。正可谓:家有一老,凤城有一“宝”。
新闻推荐
穗最大奇石宠物市场将搬迁,业主熟客与“地标”道别 再见,越和市场
越和市场花草店降价甩卖,树上挂牌写着“全场清货”。10月20日,是广州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搬迁的最后一天。2001年开业至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