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师带领居民在万寿街学习空间改造技巧
羊城晚报讯记者张闻,通讯员吴碧珊、麦思颖摄影报道: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怎样的社区规划才是理想的?如何在地区迁移的同时,保留传统社区熟悉的街角建筑和人情味、包容性?10月27日,在九江镇儒林社区社区微更新项目总结交流会上,南海区首批社区规划师再次共聚一堂,分享他们项目开展的点滴。
案例:万寿街更有人情味
据介绍,南海区委政法委携手南海社联,自2019年11月起开展社区规划师培育项目,通过在6个试点社区开展微更新项目,以社区问题为导向,以社区公共空间和社区活动为载体,撬动和凝聚多方参与空间更新,共创居民心目中理想的社区更新。6个社区微更新项目经过一年的实施,来到了总结验收阶段。
在儒林社区万寿街,原本侨房人去楼空,仿佛在叹息着历史的悄然流逝。而这些古朴的风韵、残留的建筑,其实是停留在居民心目中的集体回忆,更是代表着儒林历史文化的符号。
在社区规划师的牵线搭桥下,大家学习空间改造技巧,共同设想万寿街陈列馆的改造计划,探讨闲置地改造方向,齐心合力将旧时家中的格局在陈列馆中再现。同时,通过开展“一日屋主”计划,规划师带动社区居民参与体验,并邀请社会组织、街坊会在侨房内开展活动,为侨房带来新的创意和生机。分享会现场,社区街坊会骨干代表纷纷点赞社区微更新项目,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更加关注到社区的美好建设,自己也能为社区精神传承、文化发展出一分力。
“感谢社区有这样一帮年轻人,为我们老一辈提供这个平台,鼓励我们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我们多了一个和年轻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从中获得朝气和活力,还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年过60的蒋艳芳是万寿街的居民,在加入万寿街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多次把家中旧物捐赠出来建设公共空间,还带来了植物、水泥等资源。现在的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骨干,专门负责陈列馆和花园的维护。
经验:老旧小区改造空间大
会上其他5个项目分别分享了项目进展和收获。江滨社区洛昌楼公共空间微改造计划成员分享如何将小区内被遗忘的角落打造成口袋花园;沥雄社区“携手小家,共造大家”项目成员分享他们如何在小区门口公共区域打造“大家亭”,倡导居民集思广益;林岳社区试点村落公共空间共创计划团队成员分享他们连接社区骨干和社区领袖共创友邻空间的方法;松夏产业社区南社员工村公共空间微改造项目成员分享他们为非户籍人口居住地增设基础设施、美化公共空间、重建社区温度;罗湖社区桂江楼片区公共平台微更新服务项目成员则分享他们在老旧片区进行楼道平台微改造,并以此作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社区治理的突破点的尝试。
交流会上,南海区委政法委政法宣传和创新股副股长陈曾悦表示,南海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社区规划师在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改善、老旧小区改造方面都大有可为,将把社区规划师纳入社会治理人才中,与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合作,以具体项目为抓手,打造居民参与社区空间规划和服务规划的拳头项目,探索社区规划师职业化队伍建设,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新闻推荐
江高镇南岗村是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夕阳时分,鹤岗渡散发迷人光辉。白云区江高镇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刘诗敏摄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