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缤纷黄龙齐共创”黄龙村党群共建公益微创投大赛的资助下,7名残障人士来了一场特别的旅行
文/珠江商报记者莫胜娜 通讯员郭嘉欣
“海水真的是蓝色的吗?”“海水会不会很咸?真想尝一尝。”……10月中旬,7名黄龙村工作坊成员在12名党群先锋队成员以及家属义工的陪护下,共同前往美丽的海边城市台山和“网红村”水步镇草坪村“寻梦”。
这是一次难得的旅行——参与者大多是残障人士,平时几乎足不出户;这更是一次背后付出了诸多汗水的旅行——策划者郭燕珍为了这次旅行思前想后4个月,确定下来之后,又开展了大量策划和协调工作。一切的付出只为了给这群特殊人员一个开眼界的机会。
黄龙工作坊成员在党群先锋队成员和家属陪同下,在海边尽情玩耍。/黄龙社工站供图
组织残障人士到海边游玩
今年冷空气来得早,10月份,广东的天气已经微凉,这时候海边的习习凉风最是迷人。在这样的宜人天气里,离顺德约80公里的台山海边,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或肢体残疾,或智力异于常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大海。
他们来自顺德北滘黄龙工作坊。该工作坊成立于2012年,是黄龙本村免费提供给村内有就业能力的特殊人群使用的手工加工场地。黄龙村委会通过链接企业资源,为工作坊成员提供工作内容,鼓励他们动手赚取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并提升自我,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目前该工作坊共有8名工作人员,因为身体的特殊性,他们平时大多足不出户,活动范围局限于村里,能去镇面走走的机会都极少,更别提外出旅行。
“可是,谁的内心没有一个旅行的梦?”黄龙工作坊负责人郭燕珍说,黄龙工作坊成立已经9年了,但并未组织过外出的活动,为了丰富工作坊成员们的生活,她便想着带他们出去走一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很兴奋,也很期待。”
而当真正到达大海的时候,参与了此次旅行活动的7名成员眼中都闪烁出光芒。在党群志愿者和家属的陪伴下,他们尽情地踏浪、踩浪、捡贝壳。“大海原来是这样无边无际的,跟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啊!”“大海原来是金灿灿的,沙滩上这么多小贝壳真漂亮呀!”……
海风吹过的地方,留下了工作坊成员们此生第一次踩进海滩细沙里的足迹,留下一串惊叹与欢笑声。
奔波劳碌多方筹划方成行
外出的想法源于一次工作坊成员之间的聊天。“当我提到大海的时候,他们问我什么是大海,那一刻我真的深深受到了触动。”郭燕珍说,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们太缺乏外出的机会了,他们应该出去走一走。
但是这个“出去走一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经费问题、行程问题、残障人士的照料问题等,都是事。郭燕珍为此足足头痛了好几个月。
不过,事情总有转机。今年8月份,黄龙村党委、黄龙村委会等单位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缤纷黄龙齐共创”黄龙村第一届党群共建公益微创投大赛,资助的类型包括兴趣文体类、邻里互助类、议题共探类、睦邻冬瓜类、女性成长类及其他公益服务类型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可获3000元资助。
看到比赛公告,郭燕珍找到社工,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及顾虑。在社工的帮助下,最终完善了方案。“评审答辩的时候,从未上台讲过话的我紧张得不行,但看到我的工友期待的眼神,我就充满了力量。”郭燕珍说。最终,这个饱含爱心的项目打动了评委,获得了创投大赛3000元的资助。
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郭燕珍回忆,每名成员都需要家属陪护,他们愿意抽时间参与吗?本来以为创投大赛的资金可以支撑整个旅行,但想不到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怎么调整?“想不到组织一次特殊人群出行这么难,跟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不过,郭燕珍并未退缩,找社工和旅行社一次次商讨行程,与工作坊成员讨论他们的想法,与工作坊成员家属商讨陪护事宜。已经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碰头商讨,才把整个行程敲定,把每个环节都理顺。
10月中旬,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那天,从出发那一刻起,队伍里的欢声笑语就没有停止过。他们一起流连在滨海小村里细叹美丽的村落景观,这一天她们知道了如何拍照更好看,知道了什么是星辰大海。“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才觉得,前面几个月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郭燕珍说。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