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制药抗击疫情中生产的“肺炎一号方”,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图为该企业工人在巡检制药仪器。资料图片
11月11-14日,中国生命电子学术年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行。作为国内生命电子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会年会,来自全国生命电子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企业代表数百人齐聚南海,共同探讨生命电子学的前沿技术话题,为南海链接优质生物医药产业科创及科技成果转化资源,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是南海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近10年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已逐步发展成南海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区拥有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约770家,涵盖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器械、新型药物制剂三大领域。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南海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为全国抗疫物资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康德福、一方制药等一批抗疫明星企业,产业吸引力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吸引了南山健康科技园等一批重磅项目进驻,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加速集聚发展之势。
撰文:孙景锋江富樟
顶尖技术团队引领产业跨越发展
走进位于狮山镇的佛山安捷健康产业园,一批生物医药项目在此孵化培育,快速成长。自今年8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以来,园区成为了南海吸引高端生物医药团队茫的重要平台。
佛山安捷健康产业园由南海区政府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同打造,投资总额2亿元,建设超5万平方米,是集孵化、加速、产业及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依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行业优势及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创业团队资源,重点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投基金、大健康创新项目专项资金、医药技术转化服务中心、大健康产业园、国际医学综合体等5方面展开合作,致力成为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广佛同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标杆。
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公司总经理周荣介绍,目前园区引进和预热的项目已经达到了12个,包括国际首创的呼吸感染防控系列产品生产基地项目,项目针对“呼吸系统传染病院感防控”这一国际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单人隔离、即时消杀”的理念,并发明了一系列病原气溶胶阻断、呼吸系统传染病医疗机构内传播的感染控制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最大限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国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离不开一批顶尖人才的引领。近年来,南海把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引入一批顶尖人才团队,发挥行业领军人物的资源优势,成功引入了一批最前沿的生物医药项目。
9月25日,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由南海区人民政府与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旨在全力打造广东省遗传工程小鼠疾病模型战略性资源中心。
随着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的启动,未来平台将引进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创新团队,形成广东省实验动物研发与合作的标志性国际窗口,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模式动物资源短缺与供给问题,为生命科学、临床医学、新药研发等领域创新创制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近年来南海还成功引入了北京大学王凡教授团队的“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产业化”项目,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院士团队打造的国内唯一的智能医用冷箱与云监控平台项目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前沿技术项目,这些前沿项目的落地,成为南海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注脚。
770家企业集聚奠定产业发展根基
南海能够获得生物医药顶尖科研团队的青睐,离不开地方政府多年来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和深耕。
早在2012年,南海就出台了专项产业扶持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升级。经过近10年的发展,通过打造一批主题产业载体,南海在里水、狮山等镇街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三大集聚片区。
在里水镇,以“健康产业”作为概念,近年来引进了一方制药打造医药谷、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投资10亿元建设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和健康管理平台,形成了以中药制剂为主导的完整产业链条。
位于狮山的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功集聚了生物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健康品等领域的企业,并引入了南山安捷(南海)健康产业基地、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南海)医学转化中心以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高端医学创新转化平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狮山镇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企业共有18家,实现产值约22.38亿元。
华南(国际)口腔器材产业城是南海区口腔器材专业产业集聚地,于2011年启动建设,为口腔器材企业提供展销、办公、学术交流、产业推广的载体。通过与全国首个地区性口腔器材行业协会合作整合现有口腔器材企业,集聚了近200家口腔器材企业。2017年,佛山口腔医疗器材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口腔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根据统计,目前,南海区有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约770家,其中有新三板上市生物医药企业3家。南海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以及新型药物制剂三大领域,部分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南海区生物医药产业科研技术力量持续加强。全区已建设各级生物医药产业工程技术中心41个,包括省级8个、市级18个、区级15个,生物医药类院士工作站1个,医药行业协会4个。
多年深耕为南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近两年,以北京大学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中国中药展旗医药谷落户为契机,南海区依托现有的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提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统筹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布局,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政策升级加速成果转化
为了加强对落户项目的扶持力度,南海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帮助落户项目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包括连续三年,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南海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校按购买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服务金额的50%给予补贴。
今年6月29日,全国首个“基层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控体系”试点项目启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南海区举行。该项目由南海区人民政府牵头,里水镇人民政府、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主办,并联合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将在南海打造全国“基层医疗体系抗疫”样板工程,助力国家整体防疫防控建设。
南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制定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将全面加强对生物医药项目产品技术推广应用予以补贴,扶持项目做大做强。
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南海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
一方制药抗击疫情中生产的“肺炎一号方”,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该企业还成功引进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化湿败毒颗粒产业化项目,正在筹建国家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通过发挥“蓝海人才计划”的政策吸引力,南海成功引进了佛山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安普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人才团队项目,逐渐成为南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明日之星。
此外,南海区坚持用长远思维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用8年时间培育北京大学王凡教授团队的“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其中特异性肿瘤显像剂已经进入临床三期,一个国家一类新药将在南海产生,北京大学分子影像产业基地也正式在南海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一批平台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去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临床免疫转化创新中心”在佛山市南海区南方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动工。项目将建设“五大平台、一个中心”,成为将生物医药引入南海的重要创新引擎。
今年3月,包括南海生命科学智造产业园项目、南海(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港项目和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签约,意味着南海加速发展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迈出坚实一步。
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可以预见,南海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新闻推荐
九江外滩鹭鸟天堂九江桑基鱼塘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棋格般的桑基鱼塘上,反射出耀眼的金光;成群的鹭鸟经过一个个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