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安全
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在全球享负盛名。据统计,顺德有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超过2.5万家,监管人数多、面积广、任务重。为寻求食品安全监管的突破,区市监局以信息化为切入点,构筑了电子化追溯体系、阳光餐饮模式等具有顺德特色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模式。
该“智慧监管”模式做到了食品生产加工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阳光餐饮”模式于2019 年被评为“政府治理创新”类优秀案例,这是顺德在餐饮社会治理方面首次获得的殊荣。
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电子化追溯体系
区市监局大胆探索,依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仪电控股公司,在省内率先于食品生产、小作坊加工两个环节分别开发并应用了电子化追溯系统。
具体如何执行?该局采用商品条码结合产品批次的形式实现食品生产的全程电子追溯,构建“来源可查、过程可控、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追溯信息系统,这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中属于首创。该系统以“商品条码+批号”为追溯主线,实现对辖区内食品企业的采购、生产、流通过程的动态一体化监管。消费者也可以通过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和“条码追溯”客户端查询产品的追溯信息。
为保障食品安全,区市监局也一直在小作坊监管上“下功夫”,创建了“电子追溯+阳光车间+电子支付+食安保险”的系统监管模式。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在第一时间锁定源头、追踪流向,依法处置,实现“来源可追溯、过程可控制、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消费者购买时也可通过手机查询追溯到小作坊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关联一份食安保险,形成了监管者——经营者——消费者互动互促的良性市场化机制,构建了一条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闭环,从机制上杜绝小作坊在中间掺杂掺假的可能。
食品安全“最后一道防线”:“阳光餐饮”
对于老百姓来说,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餐桌。区市监局推出“阳光餐饮”模式,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壁垒,守护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据了解,“阳光餐饮”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安全追溯为手段,将“一品一码”延伸、“一店一码”无缝对接而打造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监管链条。市民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登录“顺德阳光餐饮信息大厅”,便可实时查看入驻单位(食堂)的证照公示、从业人员健康证、后厨操作直播、检测报告、原材料溯源报告等信息。
把餐饮安全“晒”在百姓的掌心里,让社会各界能实时“可视化”参与到监督之中,此举不仅大大提升了群众就餐满意度和餐饮消费的安全感,同时让餐饮服务企业自律升级。
顺德区司法局
顺德区普法办 联合主办
珠江商报社
文/珠江商报记者黄祖兵
新闻推荐
寻找行业标杆点赞金融榜样珠江商报讯记者林翠媚报道:在2020年即将收官之际,由本报举办的第八届顺德金融文化节之2020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