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党委为热心参与社区环境改善协商会议及行动的居民授予“小区自治参与奖”等荣誉。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欧阳少伟)“一开始是抱着参与的心态去了解,参与了行动之后,发现社区党委、社工和楼长是真的在为小区居民服务。”11月19日,大良街道升平社区高坎新村居民黄金平发自内心地为“筑享家园·温度升平”社区营造项目点赞。
“项目获得了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资助,已持续开展一年半。”升平社区党委委员冯骏雯介绍,社区党委协同大良友邻—东片社工站组建了楼长自治小组,建立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探索小区自治新路径。
近年来,顺德持续创新构建基层民主协商模式,深入推进在村(社区)设立议事监事会工作。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旭斌介绍,将争取在2020年底做到全区村(社区)基本实现议事协商全覆盖,形成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
在社区党群骨干中培育楼长
大良街道升平社区位于顺德旧城区,是一个纯街道社区。如何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熟人社区?升平社区党委从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出发,将完善公共服务空间配套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列为社区的两件重要的公共事务。
2017年在顺德区大良街道支持下,升平社区居委会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尝试推动居民广泛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在此后两年里,升平社区以环境卫生改善为切入点,推动绿动大使、绿动“小特工”的组建,共同推动社区街道清洁、环境改善宣传街展、环保主题作品展等,对社区居民开展教育。
“在2017—2018年探路基础上,我们在2019年和今年继续将项目深化,并选择了升平社区隔岗小组的高坎新村和鉴海小组的红星小区进行新的服务探索,"筑享家园·温度升平"社区营造项目由此诞生。”大良友邻—东片社工站冯雪仪介绍,项目的关键在于培育楼长自治小组,激发社区活力。
“我们通过开展体验式工作坊,围绕园艺种植、酵素、环保手工等主题为小区居民教授植保知识和技能,从中发掘小区活跃居民,推动其持续参与后续服务,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楼长候选人,高坎新村2座楼长吴凤彩便是代表;另外,社区党委引领,我们还物色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对小区情况熟知、过往积极关注小区公共事务的党群骨干,进行定向邀请,红星小区楼长郭文杰是其中代表。”冯骏雯介绍,楼长培育起来后,升平还定期开展楼长恒常会议、楼栋茶话会,讨论及完善楼长自治小组的宗旨、理念、职责,并以日常服务为载体,提升楼长自助小组的内部凝聚力,建立楼长与居民之间的互信关系。
搭建“楼长—环境结对行动”议事协商平台
社区议事协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如何让小区事议而能决,且决而能实施?升平社区结合项目开展,进行了一番探索。吴凤彩楼长上岗后很敬业,她和社工冯雪仪在日常服务及意见收集过程中了解到,住户时常反映楼道墙边的瓷砖出现松动且大面积脱落,每天居民上下楼梯都需要十分小心,以防被砸伤。
今年7月24日晚上,在升平社区隔岗居民小组长和社工冯雪仪的协同支持下,高坎新村两座楼长吴凤彩及小区内6名住户代表率先发起议题,开展“楼长-环境结对行动”协商会议。会上,楼长与住户代表运用议事规则,针对楼道瓷砖修补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经过多轮协商及投票,拟定了初步方案:对2座1梯、2座2梯大面积松动、剥落的瓷砖进行拆除,并重新贴上新瓷砖。
吴凤彩介绍,改造初步方案在小区内公示期间,2座住户会在微信群提出一些经验建议,例如如何与工程师傅沟通,并提供过往的一些修补方案供参考。对于居民的意见,住户代表纷纷表示,在施工期间会吸收相关建议,并进行有效地监督。由于公示和意见收集到位,8—9月施工期间虽然对居民的出入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同时也会有噪声上的困扰,但居民对此都表示理解及支持。
冯雪仪说,楼长及各住户代表在微信群上关注工程施工情况,负起了监督的责任。期间,还有居民积极为工程师傅准备水、风扇、水果等,积极推动工程顺利开展。工程结束后,吴凤彩主动动员邻里进行楼道卫生大清洗,现在整座楼的楼道焕然一新。
形成老旧小区共创治理机制
在楼道整修完工之际,今年9月,高坎新村楼长自治小组还开展了新一轮环境改善意见征集,结果显示,小区公共小花园及花基美化获得了居民最高的票数。随后,大良友邻—东片社工站还组织吴凤彩及25名小区居民志愿者、2名花艺导师共同开展了3次的小花园环境改善行动,将小花园杂草清理并种植新的绿植。
“花艺导师对小花园进行了花艺种植指导,楼长则推动小区居民共同商议划分种植区域。”冯雪仪介绍,目前,小区花园开辟了“香草阁”“观赏阁”等区域,一边种植了罗勒、薄荷、香茅等,居民可以在此取用香料进行烹饪等,另一边的区域种上了吊兰、彩叶草、芦苇,用作观赏。
“看到小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感到非常开心。社工、楼长的努力,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让居民所反映的事情,一步一步得到解决。”高坎新村居民林桂瑶说。她也主动参与到小区公益志愿服务行动中。
冯骏雯认为,“筑享家园·温度升平”社区营造项目同步进行着公共意识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营造,最后是期望对整个社区营造项目的经验的梳理总结,形成老旧小区共创治理机制,并可复制推广至其他同类小区,为社区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新闻推荐
又有25家企业获股改奖励珠江商报讯记者赵鹏报道:近日,顺德区科学技术局对2020年顺德区利用资本市场扶持资金拟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