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新城依水打造的荷香湖公园风景优美。三水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开栏语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
自城市三水迈开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以来,人才的作用愈加突显,引人留人的需求愈加迫切。为此,三水近年来陆续推出一系列重磅人才政策,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汇聚各方才俊,共建城市三水。
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水还大手笔开展了多项人才命名活动。前不久,三水区第六批“淼城英才”、2020年三水区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20年“淼城工匠”三大榜单陆续出炉。三份榜单的上榜者,所在的行业领域各有不同,但都充分展现出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堪为各行各业从业者学习的榜样。
即日起,《佛山日报·今日三水》推出“智汇三水扬帆湾区”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各类别人才的精神风貌,展现三水引才留才的决心、底气与举措,塑造求才敬才惜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助力城市三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敬请垂注。
前不久,三水区第六批“淼城英才”、2020年三水区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20年“淼城工匠”三大榜单陆续出炉,政府将按相应标准予以这批人才生活及购房等补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实力。近年来,各地纷纷抛出人才政策大礼包,吸引各类人才加盟。
城市三水也不例外。为招揽天下英才,三水不断升级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升级人才生活配套服务,打出一套引才留才的“三水功夫”。五湖四海人才汇聚三水,助力打造聚才高地,将为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人才“聚变”引领三水从制造走向智造
今年,三水区陆续出炉17名“淼城英才”、10名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10名“淼城工匠”三份榜单。这三份榜单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所处企业甚至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推动者。
这些行业佼佼者大部分来自工业企业,不仅覆盖了食品、饮料、铝材、陶瓷等传统产业,也涉及了新材料、智能装备、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
其中,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志其,研发助力企业承揽港珠澳跨海大桥60%以上的铝材用量;广东特地陶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唐奇研发轻质陶瓷砖,成功产业化应用于广佛地铁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温怡彰同时上榜2020年三水区“淼城英才”名单和“淼城工匠”名单。作为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兼研发中心主任,温怡彰获授权专利49件。2019年,他主持研制的IHT3600型液压自动压砖机上线运行,生产出1600×3600mm的超大规格陶瓷岩板,开创了国产装备生产3米以上超大陶瓷板的先河。
部分上榜者是来自民生领域。佛山市实验技术学校烹饪专业学科带头人刘普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传承粤菜好风味;三水区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杨水泉行医28年,治愈了无数患者,并助力推动医院获评国家卫健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
不难发现,上榜三份榜单的这些人,往往拥有实践与理论交叉基础,能够瞄准行业痛点,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们不断强化现有技术的集成创新,逐步形成创新后发优势,推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再到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三水如今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新旧动能的顺畅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成为当下的重要命题。
在此背景下,行业佼佼者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承担着行业发展“又好又快”的重任,将有力推动“三水制造”加速迈向“三水智造”,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管齐下五湖四海招智纳贤
“荣誉是对一个人综合专业能力的认可和肯定,荣誉的授予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唐奇是黑龙江人,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三水工作,18年间不断成长,至今共获国家专利46项,获评为首届三水区“淼城英才”、2020年三水区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
唐奇说:“近几年来,三水越来越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此话不假。近年来,三水不断加大引才力度,为城市发展加码。2019年,三水对标先进城市人才政策标准,推出《佛山市三水区“淼城英才”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等“1+10”人才新政,对原有的政策内容进行提标扩面、优化升级。
与以往的人才政策相比,新政的惠及对象更广,政策扶持涵盖的内容更全,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安居、人才载体建设、人才认定以及人才服务等各项人才工作。
除了政策加码,三水对外还广开进贤之路,依托佛山市在全国“东南西北中”设立的5个人才驿站,为本地企业提供人才、项目合作对接。对内,三水积极对接辖区内的高校人才,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和广州工商学院建立人才驿站。
“通过市、区两级人才驿站的枢纽和辐射作用,还建立起佛山三水与全国各地高校、各类职业院校的长期人才合作培养、输送机制。”三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三水还举办人才交流活动,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积极为各路人才推介三水,增强人才留在三水发展的信心。
人才流入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才是关键。如今,人才在三水的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问题等,均有相应保障措施,为其在三水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去年,三水更是启动人才安居工程,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限价销售,大批人才选择在三水安家。今年,三水还构建“2+2+1”全链条人才服务新体系,全新打造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专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和智能招聘市场,为各类人才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配套服务。
近悦远来积蓄城市发展新动能
“挺好!”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陈志兴言简意赅地用这两个字评价三水目前的城市环境。
十几年来,从门外汉到研发能手,陈志兴先后获得授权专利30多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佛山·大城工匠”“淼城工匠”“淼城英才”等多项荣誉。
陈志兴说,三水有着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工业发展基础,近年城市的整体人文环境和硬件环境同步提升,在此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发强烈,“是一座值得托付的城市”。
“三水的吸引力越来越强。”陈志兴坦言,2017年以前,其所在的企业很难引入高端人才,而三水近几年不断释放政策红利,让这个问题得以解决。近4年,盛路通信引入了4位博士,极大地充实了研发力量,助力公司加速发展。
最近几年,积极的人才政策和优质的服务举措,提升了三水营商环境的美誉度,各类人才也随之涌入。三水区人社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7.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4159人、企业管理人才16200人、专业技术人才(含社工人才)41210人、技能人才106000人、农村实用人才7460人。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流动人才选择三水、扎根三水?人才本身最有发言权。
陈志兴认为,三水还需要加大投入,营造尊重人才的环境,给人才以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如多点承办高端的学术交流会议或论坛等,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三水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其实大家最为看重的是城市的环境和发展前景。”唐奇说,希望三水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做优做强交通路网,积极引入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周边先进地区形成联动发展,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更多流动人才走进三水、建设三水、扎根三水。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陈玲玲
新闻推荐
三水公安连续侦破两宗非法倾倒危废垃圾环保案 打掉两团伙 刑拘15人
佛山日报讯记者郑泽聪通讯员三公宣报道:近期,三水公安联同区生态环境等部门,连续侦破两宗非法倾倒危废垃圾环保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