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纠纷激增。针对此情况,禅城区司法局主动联合禅城区文广旅体局,成立了全市首个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旅调委”)。旅调委自2020年5月28日挂牌以来,已先后调解处理38宗旅游纠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旅调委是禅城区第36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
近年来,禅城区构建“大调解”格局,有力化解社会矛盾。早在2009年,禅城就已成立了全市首家区级人民调解组织——禅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区法院及下属各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全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
此后,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频发、矛盾突出的实际,禅城区司法局、区法院和区公安交警部门紧密协作,在交警大队设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室、引入法官和专职人民调解员建立工作衔接制度,共同构建起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联动机制,有效化解区域内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
在交通调解成功塑造品牌的基础上,禅城区把人民调解进一步延伸至治安纠纷领域。自2014年起,禅城区司法局打破传统工作模式,首次向社会组织等机构购买服务,引入社工、律师等专业力量参与到人民调解服务当中,更加彰显人民调解服务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有效提升了工作成效。
2014年5月,禅城区成立全市首个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禅城已在江湾、同济、环市等全区12个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治安纠纷人民调解覆盖率为100%。工作室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聘请专业社工、律师等专业人员入驻,专职开展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这种创新治安纠纷调解方式,是禅城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大胆尝试。
2018年底,禅城成立了佛山首个专业人民调解中心,中心破除了以前市民“蒙查查”不知道找谁处理纠纷的问题,“一门式”受理市民的矛盾纠纷案件,再由专调中心把案件派发到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如遇上“疑难杂症”,市民还可找由数十名人民调解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来“会诊”。
在人民调解领域,禅城不断创新、积累经验,探索出“禅城样本”,以及多个“全市首个”的经验,其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禅城区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司法部2017年度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等。
据悉,截至今年上半年,禅城区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23个。其中镇街调委会4个,村居调委会144个,企业调委会33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36个,其他调委会6个。今年1—11月,这些调委会共组织矛盾纠纷排查3504次,调解纠纷1917宗,调解成功1905宗,调解成功率99.4%。
为进一步强化和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佛山市司法局印发的《关于司法所创建“一所一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禅城区司法局积极统筹推进司法所“一所一品牌”建设工作。
经过充分的调查走访,禅城区司法局结合实际,于5月25日印发了《佛山市禅城区司法局关于司法所创建“一所一品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禅城区“一所一品牌”工作目标、创建范围、创建任务和标准予以明确。同时注重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加强日常走访、信息报送以及召开司法所所长会议等形式,积极了解掌握基层情况,持续关注跟进,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确保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各司法所“一所一品牌”创建活动有条不紊向前发展,其中祖庙司法所“陈艳芬调解工作室”、张槎司法所“东剑律师调解工作室”均在今年6月揭牌,切实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化解了一批基层矛盾纠纷。
新闻推荐
佛山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禅城、南海、顺德等珠三角核心区突出创新驱动、开放水平,创新和开放的一级指标权重相对较高 □对高明、三水则更加突出城镇化水平
羊城晚报讯记者张闻报道:记者从佛山市政府官网了解到,11月17日,《佛山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正式印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