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社会治理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讨论。本报记者 文波 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昨天下午,2020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分论坛聚焦“社会治理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邀请9位相关专家及部分创新社会治理先进典型代表做主旨发言,其中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吸引了与会专家热烈讨论,纷纷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李丹丹
●清华大学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严飞:
数字时代下公益组织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
严飞表示,在强调社会治理创新时,要抓住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社会公益组织,数字时代下公益组织如何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公益事业成为热点话题,汶川地震后,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参与主体和项目不断增多,但是也存在公众的公益理念滞后、公益能力不强、公益文化缺失的现象。数字时代下,如何进一步的增强和创新公益社会组织的发展,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武汉出现很好的数字公益案例。当时医院和民间缺乏防护物资,全国支援武汉,将物资和资源调配到武汉,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错配,不知道什么样的医院需要怎样的口罩、物资。在最危急的时刻,关注疫情的程序员和开发者创建了wuhan2020开源社区,在技术进步资讯流通的当下,用开源协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具有技能的人都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完全体现了去中心化、自愿组织共同体的形态,方便各方之间进行信息沟通,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源的供给。
●湖州市吴兴区委书记吴炳芳:
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
织里镇是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下的一个镇,改革开放以来,织里人以绣花枕套和童装起家,把一条摆摊叫卖的“扁担街”发展成了占地25平方公里、集聚1.3万家企业和45万人口的中国童装名镇。然而,快速的发展也给织里带来了成长的烦恼、治理的难题。
吴炳芳介绍,在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方式转变与方法创新的道路上,结合吴兴和织里实际,建立了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框架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实现三方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治理与公共物品供给。“就是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序社会,全面优化基层治理的要素供给、夯实基层治理的物质基础、汇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这是推动织里蝶变的主要原因。”在有为政府建设上,改革党委和领导的管理体制,从2012年开始推进镇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公安、税收、执法、生态环境四个部门在织里镇设立分局,设立了办事处。四年投入100多个亿,城市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垃圾分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各个镇是试点镇,连续半年考核优秀。另外有效的市场是增强基层治理的内生能力,政府要有作为、村一级要有收入、企业要有利润,市场的主体就活跃了。
●山东荣成市委副书记王洪晓:
探索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社会治理
山东荣成市是隶属于威海市的一个县级城市。王洪晓介绍,荣成探索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社会治理,特色鲜明: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志愿服务为助力,以文明城市共建共享作为升华。
荣成市信用体系是全覆盖的,而且是体系性的建设,荣成本地60万居民,外来人口14万,企业和社会人都有信用档案,相当于第二张身份证。荣成将市场主体和广大市民的行为规范用信用积分管理,好人好事、守法经营等一共150项守信行为进行加分,对于不文明不道德570项失信行为进行扣分,后续配套了奖惩措施。积分等级高的个人和单位,可以享受市里出台的优惠政策,比如贷款担保、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等。荣成信用产品惠及20多万人次,并成为2017年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在志愿服务爱心互助方面,荣成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作为发展的方向,创新推出了信用管理+志愿服务的模式,发动志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党委政府成立管理平台,将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积分,参与的时间越多,积分越多,超过300个小时,就可以达到3A级,信用分为6个等级,调动了大家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左晓斯:
中山要持续推进共享型社会建设
左晓斯表示,中山共享型社会建设是比较突出的,虽然中山经济发展进入瓶颈阶段,但是中山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与共享型社会建设密切相关。
左晓斯认为中山的社会治理在三个方面很突出,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领先的地位。首先是党委领导下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其次是资源下沉为特色的“2+8+N”的社区治理的模式,在2010年就提出来了,基层治理比较有成效。第三是网格化发展为依托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山社会治理方面比较突出的还有一些品牌,包括全民治安、全民修身、博爱中山、异地商会等关键词,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中山还是最早提出积分制入户入学的城市。
左晓斯建议中山坚持发展新发展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坚持社会政策创新,为中山坚定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空间;持续推进共享型社会,继续推进共享型的经济建设,促进中山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乡村善治推动高质量发展
紫南村是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2019年获得由中央农办等五部委颁发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率先全面建成了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潘柱升认为,乡村善治是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共建共治共享、遵从制度的社会,紫南村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做到开一次村民大会,到会率、村两委提出表决事项的通过率都达到95%以上。紫南村为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做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如推进“三治结合”,以共建实现人人参与,以共治实现人人尽责,以共享实现人人享有。
紫南村坚持用制度管人,用程序管事。十多年来,紫南村依法依规制定各类制度60多种300多条,最终编成十几万字的《紫南村自治管理制度汇编》一书,成为治村“法典”,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农村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修订,保证村庄治理有“法”可依。
新闻推荐
顺德积极打造“桑榆红”党建品牌,老干部助力高质量发展文/珠江商报记者张泰银“退休了,无业,不等于多余;无业,不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