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齐人物金句越难的事情,越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它的爆发力才能越强。
文/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
在距离三水区大塘工业园8公里的六一村,有2亩火龙果以不一样的方式进行种植:农作物上方的大棚覆盖着纳米转光膜,人工增加二氧化碳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这一张薄薄的转光膜,是佛山市安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亿纳米”)研发部经理胡广齐及其团队多年研发的成果。
10年来,胡广齐专注于纳米转光技术的研发。对于这项国内鲜有人涉足的新材料技术,他始终坚持不懈,勇敢攀爬一座座高山险崖,打破日本等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不断引领行业开启新里程。
从零开始研制纳米材料
所谓纳米转光技术,指的是能把太阳光进行有选择地转换,过滤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紫外线和基本无用的黄绿光,保留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红光、蓝光等可见光,帮助农作物增产提质。原理说起来简单,但要应用在日常的生产中并非易事。
“一是目前国内仍然很少企业涉及这个领域,可参考的地方不多;二是这项技术对材料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相应的配方。”胡广齐说,纳米转光技术的不少材料都不能在空气和水分中暴露,否则会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如果纳米转光技术的材料无法在空气和水中使用,便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一切都像摸着石头过河,只能一步步尝试。
为了解决材料稳定性的难题,胡广齐带领研发团队不断进行繁琐的实验,尝试研发出既能过滤有害光又能避免在空气和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
其间有无数次,研发团队好不容易研究出相对稳定的材料,却在测试中发现生产质量不理想,只能另寻他法,从零开始研究。
凭借着在该领域的潜心钻研和大胆探索,胡广齐终于在纳米转光技术上打开了一道缺口。今年,他和团队成员研发的纳米转光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很快以其实用、高效的特点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虽然只是简单进行试点销售,但净利润已经翻了两倍。”这让胡广齐充满了信心。
为攻克难关住进实验室
“和他共事了这么多年,很少会听到他说放弃。”常年与胡广齐搭档的梁敏婷说,在研发纳米转光技术的几年时间里,团队也曾非常迷茫。纳米转光技术材料的稳定性难以克服,好几年都没有做出成果。不少研发如果三四年没有做出成果,同行一般就直接放弃了,但胡广齐始终没有放弃。
梁敏婷回忆,每个工作日,胡广齐待在实验室的时间超过5小时。到了实验攻坚期,他几乎住在实验室,困了就趴在桌上,休息片刻后又起来工作。为了找到稳定的配方,胡广齐及其团队做了成千上万次试验。“有时候看到他因为工作导致发际线上移,都觉得很不容易。”
胡广齐认为,研发就像一次次闯关,他已经习惯将失败当作到达目的地前的必经关卡。“越难的事情,越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它的爆发力才能越强。既然认准了方向,就要勇往直前。”尽管过程很累,但每一项技术的新突破都会让他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在胡广齐带领下,安亿纳米已经获得20多项专利。如今,安亿纳米凭借多项核心技术,在国内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改变了过去国内纳米硫酸钡主要依靠日本进口的局面。
“未来,我还打算提升纳米转光膜的使用寿命。”胡广齐为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在他看来,创新永远没有尽头,而自己必须时刻准备着。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冯慧雯报道: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盈香生态园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