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以打造“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为目标,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竞合。三宣供图
王伯乐
大风起兮云飞扬。
前不久,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胜利召开,三水区委书记胡学骏宣布,下一个5年,三水要打造超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超2000亿元泛家居、超1000亿元食品饮料、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集群,争创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
“战疫”之后,三水潮涌,一个“近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蓝图,开启了奔向湾区的新航道。
横跨三水的北江大堤,被誉为广东的“生命大堤”和“经济大堤”,犹如一道坚实的水上长城,静静守卫着中国华南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
这一年,“北江大堤”坚如故;风浪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水给力,佛山放心
佛山会记住那个美丽的夜晚。
12月19日晚,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特色名村”系列评选活动发布会在佛山市三水区召开。三水捧回了三项大奖:芦苞镇独树岗村获得广东特色产业名村;西南街道江根村获得广东省农房风貌提升名村;百里芳华之西江十里画廊获得广东美丽乡村精品路线。
选择三水,是广东对三水的信任。嘉奖三水,是因为实至名归。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改革试点,三水代表佛山,向广东交出了一份美丽的答卷。
佛山也不会忘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三水为佛山“战疫”的绝地反击,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生命保卫战”和“经济保卫战”。
三水仅用两个月就基本控制了疫情,并交出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成绩单。在此期间,三水连续发布了“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二十五条"”“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十三条”“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二十条"”“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平稳发展十条措施”,从各方面入手全力支持区内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帮助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据统计,疫情期间,三水共向全区工业和批发零售企业拨付复工复产补贴4542.605万元。
这一年,三水给佛山带来了3个惊喜:
外贸率先“逆袭”。1—11月三水外贸已超去年总值,预计全年同比增速继续稳居佛山五区之首;
力撑企业“过冬”。三水推动银行机构通过新增贷款、落实转贷、展期延期等措施,1—11月帮助3575家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涉及金额183.02亿元。1—10月,全区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290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中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8.93%、微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68%,位居五区前列;
招商引资“突围”。全年引资突破450亿元,接近以往历史最高水平。而据初步估算,在招商引资的强势带动下,2020年三水的主要经济数据将会转正。
三水给力,佛山放心。
再当闯将,落笔何处
2016年,三水正式宣布成为佛山第四个“千亿经济区”。当时,三水的土地开发强度不到20%,低于佛山全市30%的水平。
到2019年,三水的土地开发强度上升为23%左右,实现GDP1258.8亿元。也就是说,4年时间,三水在整体土地开发强度只增加约3%的条件下,实现了约25%的经济增长。
如果从研究土地开发强度与经济增长之比,来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某种程度能读懂一个区域的集约发展趋势。
这样的优势,在广东少见,在全国也没有几个。
5年里,三水发生了什么?
在“千亿三水”成为佛山热门话题的时候,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对三水作出鼓励:三水土地开发强度低于佛山全市水平,发展空间很大。
此后,鲁毅又对三水作出了提醒:三水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但高新技术企业才70多家,不到全市1/10,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他还勉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三水在绿色永续发展方面更多思考、更多作为。”
2016年,三水党政班子调整,黄福洪任区委书记,胡学骏任区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调研和反复求证之后,三水班子对“千亿三水再出发”有了新的判断:一是三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于传统产业,突破“千亿”时,几乎已经将传统动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二是城市能级与品质较低,人气和名气不够,当时,三水的常住人口已出现了负增长;三是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不可能再有以土地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空间。
此后,三水迅速宣布实施三大千亿行动计划:五年内引资总额要超10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投资投入超1000亿元。提出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剑指转型,改革闯关。
三水发布扶持实体经济“二十条”,同时推出了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总涉及资金近200亿元。一系列的组合拳被企业和媒体描述为“力度空前”。
三水向外界发出“湾区孵化、三水转化;三水品质、湾区生活;三水地段、湾区价值”的大湾区竞合宣言,跳出“工业三水”的区域辨识,以“城市三水”对城市品牌与核心竞争力进行重塑。
5年来,三水GDP增速频频领跑佛山五区,成为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区(县)之一。高新技术企业从70家增长到540家,规上企业突破1000家,从“制造支撑”走向“智造之城”。
5年来,三水森林城市40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处处“推窗见绿,出门有景”;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与“双子星”相互呼应,勾勒出全新的城市天际线,在大湾区西部闪烁出灿烂的不夜之城。
不久前召开的佛山市委全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再当闯将,落笔何处?三水给出响亮回应:全力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比学赶超,城市大考
作为佛山第三大“工业经济体”,三水与顺德、南海两位兄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高明以“空港经济区”的优势参与角逐,“新闯将”还将面临更多新挑战。
从2019年开始,顺德、南海竞相拉开架势,发动“村级工业园”改造。
这两个长期占据着全国百强区排名头部的佛山闯将,又一次打开了新市场和新空间的“魔术盒”,成为佛山的“铁军”与“雄狮”,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越跑越快。
2019年,佛山“高三班同学”的高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1.58亿元,与三水的差距缩小至387.18亿元。一旦“空港优势”发力,三水就可能被后来居上。
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一系列的计划正在改变三水未来的走向。
在一次与三水企业代表的见面会上,三水区代区长李军透露,三水计划连片开发超3万亩的载体空间,重点聚焦佛高区三水万亩产业园、三水新城万亩电子信息产业园、白坭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谋求产业新发展。
这个计划,把全会报告中的“近万亿级产业集群”直接照进了现实。
从三水制定的“五年产业发展作战图”可以看出,三水要以企业创新主体、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支撑为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承接大湾区创新资源外溢为主要突击点,以打造“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为目标,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竞合。
拉开空间观察,就能够发现三水区位的过人之处。三水不仅处在广佛肇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也处在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与中国大西南的内陆。不仅能够畅通连接大湾区的创新资源,还连接着中国西南腹地近4万亿元的“超级市场”。
拥有强大的孵化转化和市场变现的能力,恰恰是资本最喜欢追逐的地方。
基于这一独特优势,三水提出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全面参与广佛全域同城化和广州都市圈建设,在区域协作中获取新动能。向东拉近与广州、深圳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全方位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向西分享中心城市强大集聚效应的红利,借势吸引大西南资源集聚。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说,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
三水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得名,黄金水道直入黄埔、盐田、蛇口、香港等国际港口。广三、三茂、广珠、贵广、南广以及未来的广湛、柳广等高铁铁路贯通全境,40分钟车程覆盖广州白云机场、珠三角枢纽机场和佛山机场,实现无缝连接全球。
根据规划,三水还将接入广佛地铁4号线、8号线和12号线,并规划区内南北走向的有轨电车线路,设计总长约为35.6公里。未来,三水将以“七铁六纵十八横一环”进行“东联西拓北延”,将三水作为承东启西重要节点的城市格局固化、增强。
三水要用交通之力与城市之力,开设出另一条竞争的赛道。
广东试点,再作示范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所有城市的难题。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征程”与“旧障碍”的矛盾便更加突出。简单来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出现高质量的城镇化与城市化。
广东赋予三水乡村振兴改革的使命,与其他试点地区不同,既是唯一一个在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试验,也是唯一的一个区(县)级试点。
广东的目的很清晰,选一个高度城镇化的地区,推动全域乡村振兴,进而推动全域城镇化和城市化。
三水在佛山“试点”,探索的是“广东命题”。三水要建设的不一定是最富裕的农村,但一定是最好的农村。三水要做的不是吸引城市人都回农村去,而是要实现城乡平台整合、产业聚合、工农融合的全域城乡融合共生。
因此,三水选择了以发展城市的智慧与逻辑来发展农村,以城市设施与服务的标准来覆盖农村,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来和谐农村。
三水改革,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挺了农村的“腰杆子”。
2019年,三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0537元,同比2018年增长11.8%,增速佛山第一、位居全省前列,城乡收入差距明显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农村集体资产被进一步盘活,比2018年增长10.3%。
但对于三水来说,改革最核心的目的,是要热了村民的“心窝子”。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三水区白坭镇的“中社公祠”火遍了全国。
一般而言,祠堂是以姓氏来命名,而中社村的祠堂却以地名命名,由邓、何、林、李四姓家族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当地乡贤、村民和外嫁女的共同筹措。
“中社公祠”打破了岭南地区“一姓一祠”的宗族界限,不但谱写了四姓融合的基层善治佳话,而且拉开了三水对基层治理的全新探索和全域实践。“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四会联动”模式,荣获“2019年度中国十佳民生决策”。
三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搭建了一个有趣的“全周期管理”模型。三水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涵盖了跨区域协同、全要素配置、分层次治理、全流程监督和联村民自治五个层面。其中最亮眼的是,三水推动每个自然村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表决,将管理有关规定内化为村民的共识和自觉,从而创造出“人人都参与,乡村时时美”的生动局面。这个模型以后还被从乡村复制到城市,用以打造“全域景区”和“全域花园”。
三水推行“全域城镇化”和“全域乡村振兴”,还带动了另一个愿望——将美丽的城市和清新的乡风,带向湾区深处。
青春之城,领潮争先
11月,佛山召开的全市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会议透露,佛山新市民登记超过547万。而2019年佛山户籍人口466万,这意味着佛山的实际居住人口,已经突破千万大关。
佛山经济总量的节节攀升证明,人口是一切生产力的基础,也是一切消费的源头,当人口向哪里流动,哪里就充满活力!
12月17日,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召开。会上提出,佛山要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以鼓励创新的环境吸引新生创造力量,为一切创新的力量创造更有吸引力的环境。
成为“千万人口大市”之后,佛山又发出了“青春之城”的强烈信号。
佛山的步子迈得很快,三水的步子也不慢。近年来,三水新建、扩建的中小学达到1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150个。据有关数据分析,长期在三水工作和生活的外来人口绝对值已经超过60万人,与常住人口数量相当。
值得关注的是,在三水,还生活着数万名来自广东财经大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而605线路,因为是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生进出三水中心区域的主要公交线路,成为佛山最忙碌的公交之一。
但是,另一组数据可能为三水带来了新的思考:三水的常住人口从2017年到2019年,年平均增长1.1万人,与同期户籍人口的增长相当,可见外来人口落户甚少。
“青春之力”,是区域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如何能吸引“青春”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是三水谋求高质量发展,充分融入湾区竞合的另一道关键考题。
可以预见,一场基于“青春人口”需求下的产业、城市与制度的结构性改革,必需而且迟早要在三水发生。时不我待,相信三水一定能够站上“青春的风口”,继续给力,为佛山再创一个“青春之城”。
(作者系《南方日报·佛山观察》、南方+佛山频道评论员)
2020大事记
◎召开两会谋篇布局
1月16日,三水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提出抢抓“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城市三水”实现高质量发展。
◎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1月23日,三水区发布《致三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呼吁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并快速落实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施九大严格管控措施。
◎复工复产暖企惠企
2月10日,三水通过政企合力,在确保新冠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火力全开,并通过“48小时内兑现财政补贴款项”,加快落实扶企“二十五条”、扶农“十三条”等措施持续加大力度惠企暖企。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3月31日,三水区举办佛山市2020年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分会场活动,集中开工、投产项目共56个,总投资达266亿元,为“城市三水”在疫情之下注入强劲动能。
◎首个“足球+”项目签约
4月23日,三水区芦苞温泉足球竞训基地项目建设协议正式签约,这是三水区打造国家级足球竞训基地的首批项目之一,也是三水以“区镇联动,企业合作”的方式推动“足球+”项目建设的有力探索。
◎剑指1500亿元招商目标
4月30日,三水区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公布招商引资新“路线图”,提出力争到2022年,全面建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区招商引资投资总额累计1500亿元,主导产业实现新引进项目总量占比不低于80%。
◎三水新八景评选启动
7月13日,“湾区之源,长寿胜地”——三水新八景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并对外发布五条各具特色的三水旅游精品线路。这是三水时隔36年再次评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区“八景”,助力三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
◎“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8月18日,三水区举办“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同发展,共奋进”主题,进一步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政企携手谱写“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打造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9月28日,三水区举办乡村振兴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梳理三水乡村振兴成绩单,“两个第一”“两个首创”直观体现乡村振兴成效。2019年,三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增长11.8%,连续两年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再办高规格人才大会
12月16日,2020年三水区“淼城英才”“淼城工匠”“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大会举行,36人上台接受表彰。三水再办高规格人才大会,向全社会释放三水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汇聚五湖四海人才创伟业共奋进的强烈信号。
◎获评三项乡村振兴大奖
12月19日,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发布会在三水区举行,三水捧回三项大奖。当天,与会领导、嘉宾现场调研参观了三水区百里芳华之西江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精品路线。
◎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
12月23日,三水区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将围绕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的目标凝心聚力。
整理:李周秦
新闻推荐
三水老裁缝专注服装四十年的“精裁”人生 用岁月磨砺手艺 以布匹丈量时光
林启华在店里为顾客缝制服装。/佛山日报记者甘健欣摄今年9月,林启华(左)在店里为《七十二家房客》里瑞叔的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