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的“顺德经验”“顺德样板”
文/珠江商报记者吴景邦 骆苏艳
20世纪90年代,顺德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村级工业园升级,培育了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造就了以制造业闻名的广东顺德。
进入新时代,村级工业园成为产业升级的障碍。据统计,像顺德这样的村级工业园,仅在珠三角就有近4000个,这是“珠江模式”变迁转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必须要突破的难题,也是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跨越的“拦路虎”,更是破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探索。
作为改革先行者,顺德如何以村级工业园改造破题发展,改革机制、升级产业、再塑格局?如果说空间再造是“破”,那么坚持把千辛万苦腾出的宝贵空间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则是“立”。破旧立新,且看顺德如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顺德以村级工业园改造破题发展,奋力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顺德之路。图为顺德(龙江) 数字装备园。
容桂同步拆除小黄圃第二工业区等5 个村级工业园的旧厂房,向村改发起“强攻”。
刀刃向内
一场坚定不移的改革探索
荆棘满途路,行向最难处。村级工业园改造,难在没有先例可循。面对复杂的利益矩阵,改造越是深入,就越是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顺德从个案入手,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破解个案难题中积累经验。
随着改造深入,一些固有的体制机制樊篱,再次让工作开展寸步难行。为此,省委深改组批复同意,赋予顺德11项村改政策支持和权限突破,市委市政府给予9项村改审批支持事项,鼓励顺德向体制机制障碍“开刀”。
在此基础上,顺德坚持问题导向、实践优先原则,哪里影响改造,就从哪里改革突破,大胆试、大胆闯,创新了35项做法,聚焦综合政策、国土规划、审批服务、搬迁执法等出台各类配套政策文件79份,“一竿子到底”高效审批,充分放权,形成高质量的政策体系。
资金是横亘在“村改”路上的一大难题。为破解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难题,顺德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村改贷”。这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作为借款主体的突破,还能获得为期一年的利息补贴。2020年,“村改贷”推动金融机构批贷24.81亿元,已放贷金额12.25亿元,迄今已为村集体组织整理土地提供资金扶持1126.64万元。
立足顺德雄厚的民营资本,顺德区、镇两级国资牵头发起成立广东顺银产融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市场的热烈响应。美的、万和、联塑等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注资参股。
村改还涉及现有企业利益的调整,如何在保障它们合法权益的同时加速改造?市场化机制协商补偿发挥了显著作用。陈村镇石洲岗北工业园在改造前有16家企业需清退,但租约都没有到期。陈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韩军介绍,针对企业最关心的补偿问题,专门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公司,深入企业清点设备,科学制定赔偿方案和标准,最终16家租户在一天内全部签订搬迁补偿协议。
顺德还坚定不移地把强执法、文明执法与合理补偿相结合,走好群众路线,一方面与园区业主和企业协商解除租约,另一方面大力兴建腾挪园区,妥善转移安置产业链配套、成长型优质企业和产业工人,让企业感受村改有“温度”。
短短两年时间,顺德就探索出了政府挂账收储、一二级联动改造、国有集体混合开发、直接征收开发、生态复垦复绿、政府统租统管、企业长租自管、企业自主改造、改造权公开交易等9种改造模式,为有效解决土地权属复杂、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等难题蹚出了一条路子。
杏坛村改干部开展入户宣传、表决工作。
陈村村改干部向村民讲解仙涌工业园升级改造具体措施。
执法人员在容桂南区开展村改执法。
格局再塑
一次破立并举的产业重塑
如果说,村改上半场是一场空间再造之战,可称之为“破”,那么坚持把千辛万苦腾出的宝贵空间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这场可称之为“立”的产业格局重塑之战,如何依靠市场、因地制宜、科学引导、集约发展,写好村改“下半篇文章”,将是对顺德更大的考验。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反复强调,决不能让村改腾出来的新空间被低端产业反攻。去年6月,顺德首次提出,在全区主题产业园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定规划建设标准、定产业主题方向、定企业准入标准、定有力度的产业扶持政策的“四定”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经营好10个平均超两千亩的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同步启动建设顺德红岗科技城、龙江数字产业城等两大现代连片产业集聚区。
实体经济才是顺德的底气,只有夯实实体经济,才能收获未来。如何用好这些大湾区少有的连片高质量发展空间?顺德给出了答案:既服务本土优秀企业增资扩产,又引进国内外优质项目;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又引进面向未来的先进产业。
如果说产业基础是出发点,那么市场则是落脚点。读懂了市场,顺德的产业重塑也得到了市场的回应。
去年7月9日,顺德区人民政府与浙江海天集团签约共同推动投资超百亿元的海天高端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基地落户龙江数字产业城。
“其实我们和顺德政府才接触了3个月,非常短的时间内双方就把这个百亿项目落实了,这在海天长达54年的发展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速度。”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海天集团执行董事张剑峰说。
事实上,这也是顺德村改首次引进百亿级项目,此时距离顺德宣布启动建设两大现代连片产业集聚和10个平均超两千亩的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并面向全球大招商也仅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得益于顺德创新招商方式,由区领导担任“项目经理”,从策划、招商、报建、建设、奖补、验收提供“一条龙”服务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区领导还挂帅产业链“链长制”,梳理顺德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领域、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和配件目录,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发力精准招商,着力补链、强链,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产业链集群。
顺德一方面优先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同时建设配套产业园,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发布“科技创新十条”,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勇当弄潮儿。比如顺德(北滘)机器人小镇产业园,将优先满足博智林等本土机器人企业的增资扩产需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逐步形成机器人产业千亿集群。同时,实施“一园一策”精准政策扶持。未来3年,区、镇两级投入将扶持资金超40亿元,根据每个现代主题产业园的特点,从土地整理、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入和经济贡献增量等方面给予补助或奖励,全力支持园区建设。
另一方面,重点瞄准机器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德组建专业队伍面向全球开展招商,争取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大项目,推动产业格局重塑。
一子落满盘活
一场形态更迭的城乡变革
拱桥绿树红花,一墙一景农家……泛舟河涌之上,容桂红星社区“一河两岸”的艺术墙绘吸引游客驻留。“水韵红星”已然成为“网红打卡点”,工业区内的低矮锌铁棚厂房已不见踪影。
“乡村振兴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我们很有获得感。”社区居民陈少芬说。
杏坛镇光华村老党员苏炎华首先感受到村居环境的变化。以前为村里带来污染的上百家塑料厂已被淘汰,这里不仅将引入新产业,还会对市政设施、环境生态、公共服务进行全面提升。“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位于乐从上华村的上华工业园曾经锌铁棚搭成的低矮厂房也已不见踪影,如今矗立起16层高的智造园区。距离上华20多公里外,地处北滘桃村的博智林机器人谷已经很难感受到农村气息,过去的小五金工厂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集生产、科研、商业、休闲、学校于一体的产城人融合现代化科技园区;北滘新城区,美的控股投资100亿元建设的和祐国际医院已经开工建设,将建成高水平非营利性的国际医院。
一子落,满盘活。土地连片集约后,顺德腾挪出更多的空间,这些改造出来的空间,顺德并不单纯用于工业生产,而是结合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复垦复绿,提升城市生态配套。
“村级工业园改造不仅是一场产业革命,更是城乡形态的"凤凰涅槃"。”郭文海多次强调,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另一头挑着乡村振兴。顺德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农村,突出的问题也集中在农村,“顺德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在农村”。
根据规划,顺德直面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短板,结合农改和村改重新规划乡村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去年启动10个整村改造项目,未来三年还将再推动30个整村改造项目。充分利用村改腾挪的空间提留集体资产用于带动产业振兴,提升乡村形态,通过留足物业等方式,保障农村农民的长远收益,让农村群众共享顺德高质量发展成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走出一条现代城市、主题园区、美丽村居有机协调的顺德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顺德通过村改改出一片天蓝水绿,改出一片生态空间。顺德连续9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首,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通过村改完成1万亩复垦复绿的目标中,每个镇街至少通过村改腾出的空间建一个超300亩集教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文化公园,让群众在享受生态环境的同时,享受文化、享受阅读。同时,谋划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小微型“贴心公园”,让群众出门就能看见公园,推动整个城乡形态大变局。
新闻推荐
民警把少女拉起来。辅警将老人抱出淤泥。顺德公安供图南海轻生少女被救回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艺明通讯员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