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平
乡村振兴之于珠三角,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优势相对于内地一些“空村”而言,显得特别的优越。“空村”之空,在于没有产业支撑的“空”,在于由此而导致的无人的“空”。因此,如珠三角代表性县域顺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富庶稳定以及足够的人气,乡村振兴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提升。也就是说,相较于内地一些日渐空落的乡村之振兴的“雪中送炭”,顺德的乡村振兴实则是在“锦上添花”。
其实,真正了解中国乡村的人就知道,就乡村振兴而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锦上添花”或许比重建一个新村的“雪中送炭”更难,这个难就在于如何实现两个涅槃:产业和生态。
产业。众所周知,造就如顺德般珠三角乡村富裕的,是最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模式,要让这工业曾经的“产床”退出历史舞台,让更优的产业形态取而代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字:难。
生态。正因为低端产业的普及,生态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而作为风情独具的岭南水乡,生态可谓其命脉和根基。要恢复生态,同样盘根错节,也是一个字:难。
怎么办?这是近年来作为改革先锋的顺德一直在思考的时代命题。
直到2018年,当顺德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政府“头号工程”,强势推进村改攻坚战之后,这场被称为“土地再革命”的重大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术,在腾出宝贵的产业发展空间之后,却也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顺德之路,从而以渐入佳境的村改步伐,回答了一座工业城市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个时代命题。
顺德以村改实现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是这样的:村改实现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带动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以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促进产业振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顺德之所以能够描绘出如此清晰的乡村振兴路线图,在于村改推进之初就明确“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一头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并且按此目标不折不扣地践行新发展理念。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拆除整理土地超9万亩,其中2020年超5万亩,提前超额完成全年3万亩的改造任务。村改腾出产业空间之后,全区引进276个超亿元项目、总投资2871亿元,其中包括6个超百亿元项目,30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
从这些硬核数据看,已呈万马奔腾之势的顺德村改已然跃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而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村改红利得落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也就是说,检验村改成功与否的标尺,就在百姓心中。
我们知道,村居是村改主战场,也是村改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要清楚地了解顺德乡村振兴之路,了解村改给村居带来的变化;要真切地感触村民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自发转变,就得深入村居,深入村改一线,深入与此利益相连的百姓。因此,为了全景式展示村改给乡村带来的蝶变,珠江商报社联合顺德区委宣传部、顺德区村改办组织记者走村居大型调研活动,深入典型村居,客观、真实再现村改给村居发展带来的新气象,展现村(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记者深入十镇街20个村居现场采写的20篇“村改·蝶变——记者村居调研行系列报道”,我们可以深切地感知村改给予村居所注入的创新活力,深切地感知顺德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以村改重塑产业格局、城乡形态和生态文明,是顺德村改的成效,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方向。
乡村振兴,且看顺德,看的是改革先锋顺德的一路担当,看的是顺德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续作为,看的是顺德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新闻推荐
制图/曾咏贤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顶层设计对于佛山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佛山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要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