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桑园围西堤景观,右边是西江。2020年,佛山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招钰英、黄鹤婷
文化是国家与城市的命脉所在,无文则国不立,无文则邦不兴。2020年1月,佛山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印发2020年1号文件《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把佛山市建设成岭南文化魅力充分展现、文旅融合成效凸显、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文化治理效能突出的现代化、国际化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
过去一年来,佛山持续打造龙头文旅体项目,其中10个项目被纳入《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佛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喜报频传,佛山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佛山5个博物馆荣升国家级博物馆;释放文化夜经济潜能,涌现三龙湾游船、“旅图·晓读夜宿”、“禅城旅游·宵夜节”等一批夜间经济项目……
如今,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形象逐步显现,“近悦远来,古今相宜”的“文化佛山”形象深入人心,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涵养城市文化根脉
佛山“肇始于晋,得名于唐”,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底蕴使然。
2020年12月8日,孕育蚕桑经济、滋养岭南文化的佛山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历史文化遗存最多的项目。桑园围成功走进世界视野的同时,佛山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
作为人文之地,崇文是佛山的秉性,坚守传统是佛山的特质。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狮艺之乡、粤菜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直到今天,这每一项美誉依然鲜活,依然是佛山人的骄傲。2017年,佛山召开文化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整合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这一“富矿”,鼓励和兴办各类博物馆,打造“博物馆之城”新名片。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145家、美术馆(艺术馆)93家。佛山还大力发展村史馆,上百个各具特色的村史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博物馆之城”增添亮色。
佛山通过梳理、传承城乡文脉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同时,大力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20年12月,佛山重点推进的新地标“佛山市文化中心”(暂命名)六大设计方案公布,全城关注。
目前,全市733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全市共建成社区体育公园281个、全市联合图书馆成员馆达345家;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1768.89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1平方米……随着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断增长,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例如,新型文化空间邻里图书馆已发展至1170家;“旅图·晓读夜宿”项目入驻民宿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务;“少儿粤剧线上培训营”“艺游佛山云上音乐会”等项目为群众提供指尖文化服务。一个“网络完善、运行高效、供给丰富、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在佛山基本建成。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
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精神文化层面愈加多元,分众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多元文化消费潮流势不可挡。2020年,网络电影势如破竹闯入大众视野,截至2020年11月,有69部网络电影分账票房过千万元,共计创造11.72亿元分账票房。其中,佛企参与投资的网络电影《奇门遁甲》以5641万元的分账票房成绩刷新行业纪录。
早在四年前,佛山已着手布局影视产业。2016年底,南方影视中心落户佛山后,佛山市影视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打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聚集1700家活跃的影视企业,吸引800多部影视作品取景拍摄,举行17次电影节庆、论坛活动,参与出品的院线电影累计票房超50亿元,超40部网络电影单部票房突破千万元等。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号角声中,佛山光影蓝图的答卷正徐徐展开。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以及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佛山市文旅产业的示范性、带动性、竞争力也明显增强,形成了以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张槎新媒体产业园为中心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平洲玉器街为中心的玉器产业集聚区等九大文旅产业集聚区。
佛山市委、市政府在2020年9月召开的佛山市文化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文化产业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佛山市第三产业潜在的增长点和极好的发力点,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文化产业培育壮大,重点做好文化产业集聚区、全域旅游、饮食餐饮业、影视产业四方面工作。
制造业大市佛山正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为抓手,对标国内优秀城市乃至世界一流工业城市来塑造城市品格与气质,推动实现新时代佛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案例佛山智城西洋艺术馆:加速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博物馆数字化的趋势。佛山智城西洋艺术馆团队自主研发AR数字展馆技术,已应用于包括黄埔军校在内的29家博物馆和工业厂区。
智城西洋艺术馆馆长邓柏恩是生于南海大沥、长于香港的美籍华人。基于对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研判,2016年起,邓柏恩带领20余人的团队开发VR展览厅,并在2019年自主研发全新的AR数字展馆技术。该技术首个应用案例是佛山警察历史博物馆,于2019年11月在线向公众开放。
2020年,智城西洋艺术馆研发的AR数字展馆技术为省内博物馆行业提供支持:2月,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数字展馆上线;4月,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实景720度AR数字博物馆上线;5月,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AR数字展馆、广州起义纪念馆AR数字展馆相继上线;6月、7月,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先后上线……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举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在佛山以及摩洛哥分设线下展览,线上展览通过中摩数字媒体平台上线,持续至2021年2月28日。该展应用佛山智城西洋艺术馆研发的AR数字展馆技术,展示中国广博、深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成果,增进摩洛哥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截至2021年1月18日12时,该展总浏览量超372万,其中境外IP浏览量超过162万。
广东共赢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主投主控”佛山影视项目
南方影视中心落户佛山四周年,本土企业影视立项数逐年攀升。截至2020年12月,佛山市立项影视作品108部,其中87个影视项目获国家电影局立项,21个网络视听项目备案立项通过。创作活跃的同时,佛山却缺乏“主投主控”影视项目,本土影视企业以参与投资为主,并不选择自主研发剧本并跟进全流程生产制作。作为全新成立的一家本土影视公司,广东共赢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希望在“主投主控”影视项目上有所作为。
1月12日晚,“共赢之夜”在顺德大良举行,一系列电影项目在会上发布,包括以佛山市公安局刑警八大队原大队长、公安部一级英模林伟光以及大队成员为原型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和改编的《飞警战神》。该片筹备时间超五年,最终经公安部新闻局、国家电影局、广东省公安厅政治部等相关部门审批,顺利获得了拍摄许可。
计划于2021年启动的还有以顺德美食为题材的电影《功夫厨神》(暂定名),该片由著名导演杨健武执导,黎耀祥、赵志凌、胡然等主演,全程在佛山取景拍摄和制作;建军95周年献礼影片《我是一个兵》是一部大型主旋律国防电影,讲述三军仪仗队、海军陆战队等故事,陈可非、韩丽敏、周德国等军旅作家组成编剧团队进行创作……
广东共赢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邵明江坦言,自主研发电影项目需面临耗费精力大、投资风险高等难题,但他希望以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依托,进行创新尝试,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和佛山的故事,相信这是南方影视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情况
●2017年12月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明确到2022年全市博物馆数量增至100家,超九成免费开放
截至2020年12月
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
145家(已有116家、在建29家)
共238家
美术馆(艺术馆)93家(已有91家、在建2家)
博物馆之城建设重点项目70个
目前已有66个项目启动
已完工40个、基本完工4个
佛山市重点打造
九大文化产业集聚区
●以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
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
●以张槎新媒体产业园为中心的
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以平洲玉器街为中心的
玉器产业集聚区
●以西樵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
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
●以顺德华侨城为中心的
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
●以北滘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中心的
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
●以伦教珠宝产业园为中心的
珠宝首饰产业集聚区
●以三龙湾高端艺术社区为中心的
文旅体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以南海电竞产业园为中心的
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集聚区
佛山百亿“文旅e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佛山推出首个文旅行业专属金融产品——100亿元“文旅e贷”,为文旅体企业量身定制9个个性化金融产品,助力文旅体企业渡过难关全面复工复产,共95家企业获得贷款24.2亿元。
制图/杨晓旋
新闻推荐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楚欣迈进“十四五”新阶段,三水吹响“深化打造一批千亩、万亩产业园区”新号角,佛高区大同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