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沧江工业园。/西江产业新城供图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工人正在操作设备。/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刘嶒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高明产业迎来发展巨变的一年。
高明大力构建“2+3+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加速集聚发展,2020年,通过招大招强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临空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平台,为产业进阶提供平台载体。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一批高质量制造业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抢抓发展新机遇,高明正加速进阶千亿产业集群时代。
做强招商引资
打造新产业生态链
踏入新的一年,高明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
1月14日,投资10亿元的宜家供应链华南区贸易中心项目成功拍地。该中心定位为宜家在华南区产业链布局的核心环节,规划涵盖功能包括进出口、贸易结算、物流分拨、质量检测等,将致力打造成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绿色物流中心。
开年的良好势头,正是去年高明招商引资强劲表现的延续。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全区共引进项目158个,投资总额374.81亿元,累计引进重大产业项目8个。其中,多个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如总投资50亿元的平谦国际现代智造产业基地、投资25.33亿元的玖牧新野项目、投资20亿元的润泽(佛山)国际数据港项目(一期)等。
一批重磅项目的签约落地,为高明区“2+3+1”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产业加速集聚发展。
近年,高明提出要构建“2+3+1”现代产业新体系,即做大做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2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纺织服装、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3个300亿~500亿级产业集群,将氢能源产业打造成为超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全区产业高端化发展。
去年,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高明依然重点项目签约不断,同时围绕“2+3+1”产业进行大力招商引资,在“2+3+1”多个产业领域成功引进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一年耕耘,高明“2+3+1”产业发展导向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平谦国际现代智造产业基地;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方面,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一期)。
更重要的是,在推动“2+3+1”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明还搭建起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相辅相成,逐步打造从科技研发到产业集聚这一新的产业生态链。
高明区致力于打造“三院一中心”创新平台格局,即高明(中科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新型电机电控研究院和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
以高明(中科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为例,过去的一年,该研究院积极与高明区众塑联、中南高科、南亮玻璃、何氏协力等企业和机构沟通交流,全年服务企业32家,带动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在区内制造业企业转化,有力推动区内制造业企业升级发展。
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全区装备制造业产值超860亿元、新材料超970亿元、纺织服装超400亿元,均距离产业集群目标较近或超过目标产值,整体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发挥枢纽优势抢滩布局新兴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加快规划选址双重机遇下,高明区的枢纽门户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
目前,高明正积极对接轨道、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抓紧谋划推进系列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未来,约有10条高速公路贯通高明,此外,广湛高铁、深南高铁、珠江肇高铁也计划“开进”高明,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对接。高明区将逐步形成集机场、高铁、高速、轨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成为广佛乃至大湾区西部的重要枢纽门户。
枢纽优势凸显,在产业发展上也有所体现。过去一年,高明区抢滩布局新能源、数字经济、临空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在2020年高明区重点项目中,共有7个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入列,计划总投资达49.97亿元,包括投资达23.6亿元的佛山汉荣科技有限公司传感器及电喷系统项目、投资达7亿元的佛山市高明威仕达塑料有限公司高端汽车内饰新材料项目、投资达5亿元的广东泰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膜电极组件总成产品及配件生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泰极动力”)等。
作为高明区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去年年中,泰极动力生产基地一期竣工投产,主营燃料电池膜电极相关业务,加快新能源产业要素在高明区内聚集。目前,全区已拥有新能源汽车中下游企业超20家,基本构成了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汽车动力转向器及配套零部件等上中下游产业链。
临空物流产业项目成为高明近年来招商的重点发力方向。2020年,高明区有多个物流供应链项目入选省市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上百亿元,包括安博国际物流园、星亦跨境电商项目等。当中,安博国际物流园是全球较大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和运营商,距离选址规划中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约20公里,项目首期已基本完工。
无数字,不未来,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过去的一年,高明区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新突破。2020年年底,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在荷城街道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占地面积约130.9亩的项目,是润泽科技在大湾区布局的第一个园区级大数据中心,也是佛山目前体量最大的数据中心,首期投资达20亿元,开启高明数字经济新篇章。
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明区经济腾飞起到强大支撑作用,也将助力高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开启产业发展新篇章。
拓宽发展空间吸引优质资源集聚
2020年12月,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的中南高科·高明智汇城招商中心正式启用,吸引着一只只“金凤凰”前来,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家企业签约入驻。
距离中南高科·高明智汇城十公里,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中南高科·高明智汇城和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项目,是高明区先行启动建设的两个高端平台载体产业项目,是高明区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平台。
虽然面积在五区中较大,但高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均面临着城市发展空间狭窄的制约。如何以高端产业载体建设,打破土地瓶颈,抢抓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明努力的方向。
2019年起,高明区提出要在4个镇街和西江产业新城,重点布局“一镇一园”五大产业平台,即位于荷城街道的中南高科·高明智汇城、位于杨和镇的平谦国际(高明)现代产业园、位于明城镇的松澜(科斯曼)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位于更合镇的佛山(高明)万洋众创城以及位于西江产业新城的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项目。
这五大产业平台主要面向“专精特新”项目精准招商,旨在为高明吸纳和集聚优质的资源要素,引领各镇街产业协同配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在高明区委、区政府统筹谋划下,五大产业平台的发展路径越发明晰,平台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2020年3月,平谦国际(高明)现代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未来将引入大数据、医疗器械、装备制造等世界500强、细分行业世界领先品牌项目,实现年度总产值不低于100亿元,亩产税收不低于60万元;同年8月,鑫创科技园的首期产业项目——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智慧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与多家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科研平台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个月后,总投资约90亿元的佛山(高明)万洋众创城正式启动建设,预计能在今年年底建成项目首期……
目前,高明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亟须加快为现代产业创造更广阔发展空间。五大产业平台的建设,有望进一步打破高明经济纵深腹地不足的限制,打开拥抱大湾区创新资源接口,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在小空间内推动大创新;另一方面,也有望通过平台的集聚和辐射带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向资源存量要发展增量,也是高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明区正在杨和、明城、更合三地谋划共建18000亩工业园区,加快打造集中连片工业园区,结合新的发展机遇打造更加广阔的产业发展平台。
相关
链接
以务实高效服务
释放产业新活力
今天的招商引资决定着明天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项目。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后,如何快速开工建设并投产成了重中之重。回顾2020年高明区签约落地的重点项目可以发现,招商引资接洽谈判快、落地快是一大亮点。
宜家落地高明,一直为外界所津津乐道。1月14日,宜家供应链(佛山)有限公司在成功拍地后,为高明区政府、杨和镇政府、高明区经济与科技促进局送上了3张“感谢状”。这也是宜家首次向政府部门递送“感谢状”。
“务实、高效”,在整个高明区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宜家供应链华南区贸易中心项目总监张琤反复用这两个词评价。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项目从2020年6月正式洽谈;2021年1月14日,经过短短6个月时间,宜家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
不仅是宜家项目,泰极动力、佛山(高明)万洋众创城、平谦国际(高明)现代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都是实现“拿地即动工”,充分展示出高明速度与高明效率。
泰极动力项目,从拍地到动工仅13个工作日;万洋众创城,从拍地到动工只要6个工作日;而年底动工的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更是将这一过程缩短至2个工作日。
如今,“拿地即动工”的模拟审批制度,在高明已经成为常态。截至目前,高明区已有泰极动力、星亦跨境电商贸易港项目、盈夏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等23个产业项目纳入“拿地即动工”改革试点,总投资达172.51亿元,投资潜力和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新闻推荐
近日天气晴朗,市民在明湖公园散步。/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佛山日报讯记者李祥锐、洪海通讯员蔡贤达报道: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