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致军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佛山消费市场。在需求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对象、消费能力都在发生改变,使传统消费行业受到冲击;在供给端,企业供应链稳定性遭遇考验。这些变化,对佛山消费提质扩容提出了新要求。
从长期趋势来看,佛山市消费升级趋势没有改变,消费市场潜力依旧巨大且有待加速释放。产业升级增强消费有效供给能力,以制造业为主的佛山企业将不断向高端智能化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为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充分的商品供给。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使线上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强,服务供给和需求将大幅度提升,产业升级将更好地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佛山可以从消费、供给端各维度推动消费扩容。面向消费者,佛山应做积极引导。这包括,引导市民转变消费理念,培养良好的消费文化。鼓励市民绿色健康消费,推广健康的饮食、出行、公共卫生等行为习惯,带动绿色、健康、医疗等商品和服务消费。
当然,这场消费端的新变革,也是一个制造端的新命题。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孕育出了家电、家具、陶瓷、纺织、食品等多个知名产业,应及时洞察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并迅速作出调整,这不仅考验佛山市企业的“免疫力”,更是企业能否实现新突围、化危为机的关键所在。
制造优质产品,是佛山企业的传统强项。佛山应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完善机动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回收网络。
立足好产品,佛山更应助力企业升级转型。佛山企业应该转型市场主导型企业,直接对接消费者,增强用户思维,将研发、设计过程全部前置,以需定产,降低库存风险,把握市场主动权。家具、陶瓷等佛山传统制造业商贸流通面临困境,大多源于这些行业对传统经销渠道的过分依赖。面对迅速变革的互联网经济,工业化时代前店后厂的业态模式显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性。佛山家具、陶瓷行业本就处于大转型时期,其商贸流通业态要重新寻找定位,疫情只是加速了转型的进程。
此番业态变革的积极影响是可以预见的。从产品主导型企业转型市场主导型企业,直接对接消费者,增强用户思维,将研发、设计过程全部前置,以需定产,能够增强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库存风险,把握市场主动权。消费模式的改变、物流运输能力提升也给了制造业企业机遇,让其能迅速打通链接消费者的渠道。
除了引导供求两端“做功课”,佛山政府层面还需加强监管和标准化工作。这包括,完善佛山消费品质量标准细则,加快制订和完善家政、养老等行业的服务标准,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鼓励骨干服务企业率先应用标准。加快发展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在家政、餐饮、养老等重点领域开展服务认证示范工作,强化标准贯彻执行和推广。从监管层面严格把关产品和服务质量,规范城乡消费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集体诉讼机制,维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提升智慧治理和服务水平。从基层社会治理入手,探索建立常规的网格化、精细化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增强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智慧治理能力,为智慧消费发展创造条件。以社区服务为核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各类社会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顺应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的大趋势,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消费模式。
(作者系致公党佛山市委会办公室主任)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周哲报道:佛山市民曾女士购买了一只不足三个月龄的宠物猫,没想到买回去第四天猫咪就因猫瘟死亡,曾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