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 文/图
来到佛山,我的首选不是著名的祖庙和西樵山,而是梁园和它周边的古巷老街。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与余荫山房、清晖园、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梁园和顺德的清晖园一样,是布局在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梁园建筑的布局精妙,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它以湖水索徊、奇石巧布著称。漫步院内,但见回廊环绕,绿树婆娑。一池绿水,与船厅、桥亭相映成趣,太湖石、石英石或伏或卧,奇谲多姿。而芒果、山松等百年古树以及新栽竹木,苍劲挺拔。园内寒香馆还收藏有历代名家法帖刻石珍品八十余件,秀水、奇石、名帖堪称镇园“三宝”。
走出梁园,隔壁就是培德里,它隐藏在一条几十米深的小巷里,古老的青砖路、典型的镬耳屋顶,还有欧式风格的拱形窗户。这里曾住有清朝时期的叶氏家族。电影《一代宗师》有一段台词,“我叶氏在佛山,人称培德里叶,也就是说整个培德里都是我家的……”说的就是这里。目前,这一带保护起来统称为“培德里古建筑群”,我在保护最完善的46号院看到,朝厅厢房与厅堂原用木屏风分隔,上有覆斗形天花,四边镂空木雕花纹。门檐窗檐灰塑山水、杉木雕花护栏,花卉装饰,檐口通栏木雕封檐板。2006年起,培德里和附近的西贤横1、3、5号民居已正式列为不再动迁的文物保护单位。
培德里一步之遥就是筷子路,其中的莘葵里和门楼,都建于清代,用大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以水磨青砖砌墙,麻石石角,门楼顶部有宝瓶式陶塑栏杆。从它的建筑样式、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可以看到岭南建筑的古韵。现在留下来还有一口与门楼差不多历史的老井。神奇的是,老井井水也从来没有干枯过。近年来,筷子路因保护性搬迁,成为佛山有名的“挥春街”(挥春街不是固定的街名,而是写春联的地方,可以不固定在一个地方),数十档挥春摊位摆放在老街的骑楼下面,红色的春联、金色的大字,成了街上春节的装饰,筷子路自然就成了“挥春街”,有趣的是,除夕夜挥春街会自动解散,春节期间,无人居住的骑楼街内外贴满了红纸金字的大小春联,远远望去,甚是壮观。
把人文荟萃的东华里,打造成闻名遐迩的“岭南天地”新地标,是佛山保护古街老巷的一个创新。东华里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这处位于禅城区福贤路一带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也是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街区(如图)。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无论建筑风格或装饰材料均极为讲究,显示出大宅豪门的气派。门第巍然,整石为阶,高达4米的石门框装置了屏门、木栅门和厚重的大门三重门,分别具有遮阳、通风和防盗三种功能,院墙多饰砖雕、石雕。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如今尚存“伍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还保留了简氏别墅、嫁娶屋、孔庙、李众胜堂祖铺等22处文物建筑及街道。其中,嫁娶屋是五六十年代供新人拜堂用的。以前很多人家家里面积小,没有较大规模的大厅给儿女嫁娶,就用这个嫁娶屋来做仪式。
在旅行中找寻美食和老街古巷,是我的一种偏好,在佛山弯曲绵延的街巷里,我感受到了坊隅巷陌的岁月刻痕:一面锅耳顶式的封火山墙,一段花岗岩青石板路,一方斑驳的石凳,一处廊式厢房的雕花窗棂……无不是岁月积木搭建的昔日故事,每次从时光小巷穿行而过,总有些感动在心里。
新闻推荐
做强环文华公园片区核心金融商务带 吸引金融机构、总部、人才汇聚 做强禅城引力 为佛山点“金”
季华商务带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进驻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对于公司在佛山的发展,来自深圳的招商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