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港太(左一)为明城镇明城小学少先队员讲述军旅故事。
明城镇崇步学校师生拿出文具、书籍等进行现场义卖。
文/佛山日报记者陈嘉懿
图/受访者供图
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近段时间,高明区各中小学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在主题班会上了解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走出校园到周边开展卫生清洁行动、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开展义卖活动……近一个月来,高明区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学雷锋活动当中,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文明美德。
明城镇东洲中学、明城小学:聆听红色故事感受奋进力量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近日,团高明区委在明城镇明阳村开设“榕树下”红色讲堂。来自明城镇东洲中学、明城小学的20名少先队员听老共产党员讲述红色故事,感受奋进力量。
林港太是一名退役军人,1976年12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者,所在排班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个人曾荣立三等功。活动当天,林港太身穿绿色军装,拿着老照片和老物件,生动地为少先队员讲述战场上的故事。同时,他还为少先队员送上《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等红色书籍,勉励少先队员多向雷锋同志学习,继承革命传统。
听完林港太的故事,东洲中学和明城小学的少先队员向林港太送上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欧灏还通过趣味抢答等方式,带领少先队员一起学党史,加强对少先队员的红色革命教育。
“感谢林爷爷为我们分享了这么精彩的故事,感谢你们当年的浴血奋战,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本领,争当新时代好队员。”明城镇明城小学少先队员黄钰桦说。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同学们既学习了雷锋精神,也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明城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
明城镇崇步学校:开展义卖活动传递温暖爱心
颗颗爱心变希望,涓滴之水成海洋。近日,在明城镇崇步学校的操场上,全校师生纷纷拿出平时不常用的文具、书籍、玩具和生活用品进行义卖。据悉,此次所得的爱心款项将全部募捐到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指定账户,用于帮助贫困学生。
“亲子绘本买一送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走的是幸运,留下的是爱心,传递的是温暖。”“全新的水彩画笔礼盒大甩卖。”……在这场名为“爱心义卖送祝福,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校园爱心义卖活动现场,每一名学生都热情地吆喝着,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义卖物品——手工DIY制作、可爱的玩偶以及实用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有的学生还主动到人群中推销义卖品,有的学生则举着爱心义卖牌四处宣传。
学生们热情高涨,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也很能锻炼人。”该校四年级学生林烨说,能为有需要的人尽一分力,自己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明城镇崇步学校校长胡蓉表示,通过这次义卖活动,同学们在心目中种下了善的种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有需要的人。“通过"跳蚤市场"的形式进行义卖,就是倡议学生们提高身边物品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胡蓉说。
荷城街道第三小学、西江新城第一小学:开展系列活动参与志愿服务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近日,荷城街道第三小学、西江新城第一小学内传来嘹亮的朗读声,这是学校正在开展学雷锋主题系列活动。此外,两所学校还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雷锋活动。
活动中,荷城街道第三小学、西江新城第一小学两所学校通过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倡议;学生们通过学唱歌、读故事、摘抄日记等形式,了解雷锋的感人事迹,寻找雷锋的足迹。
3月伊始,荷城街道第三小学在全校中队活动课上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榜样力量”主题班会活动。在低年级班会上,老师与学生们通过讲故事、唱歌等形式,感悟雷锋精神。围绕如何塑造新时期少先队员新形象,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发挥少先队员的模范作用展开讨论,号召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
荷城街道第三小学大队部还组建高年级志愿行动小分队,带领队员走出校园,开展“学雷锋·志愿行”户外中队劳动实践活动。他们拿起清洁工具,把校园外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校园附近的扶手栏杆擦得一尘不染。
在西江新城第一小学,该校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对校园内的环境进行整理清扫、主动帮助父母长辈承担家务、积极帮助邻里幼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吸引全校同学参与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西江新城第一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学雷锋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加深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将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闻推荐
“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薪火传”2021年“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教育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佛山日报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