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毛地入市”饮下“头啖汤”。4月23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两宗农村“毛地”获得投资方青睐,签下合作意向书,成功打破“毛地入市”制约,成为创新土地机制、打开产业空间、促进城乡融合的典型案例。这一探索,将对未达手续齐全(有集体所有权证、无集体使用权证)或土地上盖建构筑物租约未到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即“毛地”)入市招商,提供有益参考经验。
按照以往的政策,“毛地”是不允许入市改造的。近年来,“毛地”入市逐步得到放宽。作为省内土地改革的探路先锋,南海区此前出台了文件规定:符合条件时可采用“毛地”入市方式进行改造。大沥镇经过深入研究和细化推进,率先饮下“毛地入市”的“头啖汤”。
大沥镇处在广佛同城的前沿地带,是典型的先发地区,也是全国铝型材、内衣等领域知名的专业镇,其土地开发强度高达80%,远高于珠三角地区平均土地开发强度。其中,不少享誉业内的专业市场,就建立在农村集体土地上。
河东社区的盐步家具城,就是一个建立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专业市场。在历时28年的经营后,亟待改造升级,但因属于租约未到期“毛地”,入市受限。
根据指引,“毛地”入市的用途只能为工业仓储、商服用地等,不能为住宅用地和公寓用地;“毛地”入市项目应属于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范围或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图建库范围,已办理土地所有权证;面积则必须达到20亩以上,项目规划容积率也有一定的要求。
有了政策支持和具体指引,“毛地”入市的政策得以落地,市场的疑虑被打消了,产业升级的空间也打开了,有望对众多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造升级产生积极示范作用。肖莎莎赵进
新闻推荐
红马甲“扫街”反诈接地气南海公安分局平洲派出所多举措开展反诈宣传
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反诈宣传。/南海公安供图佛山日报讯记者王旖荻通讯员罗晓滢报道: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