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中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0%。图为火炬开发区通宇通讯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制造业兴则中山兴,制造业强则中山强。”4月29日举行的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办实业,奋力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这是中山对工业强市、制造兴城再一次提出的新目标。
梳理中山这两年来的发展战略可以发现,回归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是中山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振虎威的重要路径。
在日前公布的中山市一季度经济数据中,除了GDP增速外,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有突出表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0%,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44.7%。
从“跑起来”到“好起来”,提速换挡的过程中,既有方向的确立,也有企业、人的改变;既谋当下,更谋未来。“脱虚向实”的巨大扭力正在发挥作用,中山经济正在“旧貌换新颜”。
●南方日报记者廖瀚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各项指标的大幅提升,背后是中山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成效的体现。
1—3月,中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0%,两年平均增长3.0%。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
从两年平均数据看,中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处于全省较低水平。但与自身相比,中山规上工业的强劲增势来之不易——
去年11月,中山规上工业生产增速一年半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表明中山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的“输血”逐渐见效;
去年12月,中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增加值130.31亿元,达到2017年12月以来单月最高水平,当月增速16.3%,连续四个月实现双位数增长;
今年一季度,中山规上工业增速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刻画出中山工业动能快速恢复的上升轨迹。
另一方面,规上工业的增长动力也在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改变:从现代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工作母机及优势传统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7.5%、46.7%、44.9%、43.9%及43.1%,增速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工业价值链的提升也成为工业结构重构的主题之一。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78亿元,同比增长7倍,两年平均增长11.4%。
这些数据,是中山工业结构的持续调整的佐证,也是工业经济重塑发展新优势体现。
坚定信心朝前看奋力做好存量增量两篇文章
回看过去一年,中山既在投资结构调整上主动“刮骨疗毒”,也在工业生产上迸发更多活力,城市正在展露新锋芒。
从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到“奋战2020”工作动员大会,再到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山首先明确了发展共识问题,明确了发展决心,也进一步明确了新的目标与方向。
犹记得去年第一季度,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密集拜访制造业巨头,与企业“打得火热”。
2020年2月26日,赖泽华带队到佛山市顺德区,拜访美的集团总部洽谈深化合作;3月3日,赖泽华带队到珠海市,拜访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就进一步深化市企合作进行交流;3月6日,赖泽华带队到深圳市,分别拜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华星总部,围绕今年、三年、五年阶段性目标,与上述企业负责人制定拓展投资合作的“三期规划”;3月12日,赖泽华会见了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洺锋一行,当天又与完美公司、恒健投资公司、中科科创负责人座谈。
密集的行程背后,是中山发力制造业升级的渴求。
中山与上述公司达成的协议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美的集团中山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两年实现产值翻一番、五年实现产值翻两番;格力中山基地用三年左右时间将年产值规模扩大五倍,在此基础上拓展深层次、多领域合作;TCL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山基地的家电和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今年预计实现产值突破110亿元,到2023年预计可实现产值翻番,达到200亿元以上;比亚迪中山智能终端及零部件制造等项目将加快落地。
事实上,上述制造业巨头,也代表了中山目前正在谋划的“存量增量”文章:以北部为主的家电产业,是中山传统制造业“千亿集群”的重要成员,从格力、美的和TCL中山基地或中山公司的壮大,某种程度也是借技术更新向产业更新迈进的一个过程;以东部民众园等园区为重大载体推进的智能智造,则代表中山未来重点布局的一个新维度,和比亚迪共同谋划的智能终端及零部件制造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早在2020年2月27日,中山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这也是中山市委、市政府在今年“稳企安商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市性的企业座谈会。赖泽华用三句话与广大企业家共勉:坚定信心朝前看、抢抓先机开新篇、凝心聚力创未来;危伟汉强调,中山发展的基础没有变,持续向好的势头没有变,新的发展优势不断涌现的现实愿景没有变。
去年12月2日,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上,总投资超275亿元的一批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同时集中签约2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215亿元。今年3月以来,各镇街相继举行项目动工仪式。
信心涌动,各大项目落地速度提速。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山工业投资增长97.1%,比全省增速高61.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4.6%。3月以来,中山各镇街拉开阵势,你追我赶上演“项目大战”,单月共有29个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个。
一个更有信心的中山,正在持续释放向上的动力。
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加快形成中山制造新优势
在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十二次会议上,再一次明确“坚定不移办实业”战略,并提出一个新目标:奋力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
制造业兴则中山兴,制造业强则中山强。沉下心来谋实业、办实事,是中山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快形成制造新优势的必经之路。
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如何发力?这次全会提出了四个方向:抓重点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抓重点产业的强链补链、抓重点工业项目落地的数量和质量、抓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力度和强度。
狠抓重点制造业企业,就是牢牢扭住龙头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不放手,落实“双培育”计划。会议提出,中山年内要入库培育2家领军企业、14家龙头骨干企业,并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加大要素资源保障,优化直通服务。包括大力支持“隐形冠军”企业做优做强,培育一批实力强、潜力大、扎根本土的“月亮”企业,持续推动企业上规,今年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20家以上。
狠抓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就是要加快健全生物医药、智能家电、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条。当前,中山正推进落实链长制,通过深入研究梳理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对产业集群进行“画像”,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技术、上下游配套和制约瓶颈等情况。根据计划,中山将在今年9月底前要完成9个产业链的分析报告和产业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年底前完成产业链数据库。
狠抓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就是要抢抓政策窗口期,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按照计划,中山今年重点工业项目新动工230个以上,工业投资不少于250亿元。同时,该市将加快出台新一轮更高水平工业“放管服”政策,进一步鼓励本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招引落地更多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
狠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抓好工业设计赋能,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高标准组建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比如,小榄五金、南头家电、沙溪服装、古镇灯饰等传统产业,需要注入新的时尚元素,中小微传统制造业企业才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另一方面,则要抓好数字化赋能,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一个地方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活力看企业,有没有效率看政府。”高质量崛起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中山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新闻推荐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项目启动 佛山顺德千亿机器人产业现雏形建湾区“机器人之城”佛山顺德为什么能?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项目启动@视觉中国库卡机器人产品专题文、图/黄子宁、陈昕宇2018年,美的库卡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