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键东
文苑何谓?一言以蔽之,文才竞秀、文士鳞集之地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深厚,任是沧海桑田,其魂亘古不变。1968年,在岭南,在动荡的时局中,隶属广州市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的文艺创作组创立,它就是今天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前身。1973年,创作组改制为广州市文艺创作室,自此后这个现代的“国家文苑”规模初备:其一,它起点高,网罗了当时广州地区能写的一批创作研究人才,它的唯才是征,很有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气魄,故其规模数十年来在整个广东无出其右者。其二,这些人才专事笔墨,被尊为文人,待遇优渥,受人敬仰。其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它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体制,它要随时写出上邦的盛荣与气势。
今天回首五十年前文苑肇迹,不由人无限感慨,其时正是非常时期,但历史仍顽强表达出这样的民族意志,任风雨如晦,国家仍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声音,文艺仍是“感人心者”最佳利器。历史何其惊人相似,两千多年前兰台、东观的使命,就这样在当代文苑重现。五十年历程,文研院无愧于国家赋予的职责,无愧于历史寄予的期望,一批与时代同行的优秀之作就此传世。“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将此唐人之语而移于当世文苑之评价,亦可谓宜矣。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曾对着深邃的夜空发出如斯慨叹,其胸襟吞吐宇宙,千百年引来无尽的感伤。诗人进而又谓:“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一语道尽一个为文者最向往之境。仅仅四句话,李白已将一个文人所应有的襟怀与壮笔都概括尽了。李一生蹉跎,百折不回,其文学影响世界深矣。李又曾任翰林供奉,堪称古代文苑才华最灿烂者,今欣逢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建院五十年纪念,本书即为纪念文丛之一种,遂以上举圣贤四语,聊赠我文苑同仁,以为感怀,以为共勉,更作前瞻……
处五十之年,历史交点,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谨以此为序。
(这是作者为《文苑群英集》《文苑回忆录》所作的序,原书由广州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时间:11月9日~11月20日地点:广州市创基丽江国际由《名人名家》杂志社、广州市艺术品收藏家协会、广州市创基国际地产开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