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出现活动后气促,及时检查肺功能
南方农村报11月21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始终不晚”。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常见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其危害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第一位。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急危重症科主任医师高平指出,多数慢阻肺病患未能早期重视并规范治疗,常出现肺心病等并发症,生活质量很差。慢阻肺一旦确诊,肺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提醒患者关注肺健康。
典型症状咳痰喘
63岁的老李(化姓)烟龄超过30年,基本一天抽4包烟,常年累月,咳嗽气喘也成了老毛病。近一个月,他感觉咳喘加重,气急,爬楼梯很吃力,后来连走平路都很困难,走100米就已经气喘吁吁。老李这才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慢阻肺,医生建议马上住院。老李接受了呼吸机治疗,经过10天的对症处理,症状才稍微缓解。
高平介绍,慢阻肺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大多数与吸烟有关,长期接触生物燃料、粉尘也是可能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像老李这样的病患不少,多年烟龄,咳痰喘,直到严重气喘才就诊,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慢阻肺,肺功能下降超过50%。
“慢阻肺一旦确诊,受损的肺功能是不可逆的。”高平提醒,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长期缺氧,可致恶病质、肺心病等并发症,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加重慢阻肺发病频率,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早诊早治防感染
防治慢阻肺,关键在于早诊早治。高平表示,活动后气促通常是慢阻肺的早期症状,有相关症状的人群要引起重视,定期作肺功能检测。目前,肺功能检测是慢阻肺的诊断金标准,能够及早发现肺功能受损。
对于已经确诊的慢阻肺病患,高平建议:
1.坚持长期治疗。规范治疗能够控制病情稳定,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保障生存质量;
2.必要时呼吸机治疗。明显气喘、气促的患者,及时采用氧疗、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改善缺氧症状;
3.预防感染。感冒、肺炎等都能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加重病情。尤其在流感高发的春冬两季,建议慢阻肺患者使用疫苗(流感疫苗1年1次,肺炎疫苗2年1次);
4.康复锻炼。运动也是防治慢阻肺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帮助增强体质,减少感染几率。但要注意,慢阻肺患者做运动应该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以内,可选择平路走、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缓和的运动。
义诊快讯
活动一: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心血管科、胸外科等多位知名专家将进行慢阻肺义诊宣教。
时间:11月21日上午8:30-12:00
地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体楼(东川门诊)4楼多功能厅
活动二: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联合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举办“世界慢阻肺日”大型义诊和宣教活动。
时间:11月21日上午9:00-11:40
地点:南方医院门诊大楼前广场
□靳婷李晓姗
新闻推荐
南都讯近日,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5名学生、院校教授老师和腾讯美设三方历经50多天,共同打造的12尊DNF使徒雕像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