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原名冼英,出身于俚族首领家庭,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受孔孟儒家学说影响,从小便表现出聪颖贤良、正直公平、睦邻惩恶的良好品行,16岁就被推举为渠帅,提出以“善”为宗旨的“仁爱”主张,青年时代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深得广大群众拥护,被奉为“岭南圣母”。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
冼夫人经常对子孙进行仁政教育。她说,陈胜造反,是官逼民反,如果大家生活安定,有谁会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去与朝廷对抗呢?在冼夫人的教育下,她的后辈秉承其遗志,忠贞报国,仁义施政,每逢政局动荡的关键时刻,顺应民心,力避战祸,保一方平安。在隋亡唐立之初,岭南地区再次陷入动荡,众多州郡极力推举其孙冯盎为南越王,但冯盎以天下苍生为重,严词驳斥众人劝说,率领20个州归附唐朝。
生于显赫的首领家庭,其后又任俚族首领,且获皇帝赏赐无数,冼夫人本可过着富足生活,但她始终坚持廉洁修身,厉行节约,亲自劳作。梁、陈、隋三朝赏赐给冼夫人的财宝无数,冼夫人并不动用,而是将其置于仓库,以备战乱时恤民之用。在操劳公务之余,先夫人亲自种菜、下厨。冼夫人派遣军队营造的谷仓,自己从不贪占,而是由府衙派人管理经营,其利润用于调节租税,开路修桥、开办学堂、救济贫民。
南北朝时期,在冼夫人治理岭南前,俚族首领治理方式停留在以德服人的道德层面,很少从法理角度去解决问题。冼夫人治理岭南后,她在重视以德治俚、以礼治俚的同时,明修法度,从“劝宗族为善、信义结于本乡”的道德约束,向“诫约本宗”的法治制度建设层面转化。
冼夫人执政期间,尽管朝代更迭频繁,各地战乱动荡,但处于华夏一隅的岭南地区却出现了长期和平稳定的局面。冼夫人的伟大,不仅在于她当时所做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留给后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启示。冼夫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现在差异很大,但其提倡的修身、廉洁、奉公、爱民等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严淑搜集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许望导读自发集结的民间组织正在助力广州当代艺术积极发展,K11入驻广州带来的博物馆零售则为其注入了一股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