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闻 越秀新闻 荔湾新闻 海珠新闻 天河新闻 白云新闻 黄埔新闻 花都新闻 番禺新闻 南沙新闻 增城新闻 从化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广州 > 广州新闻 > 正文

“金沙五金之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徐才作为当年南海县第一个“万元户”,和村民一起将金沙打造成全国“五金之乡”

来源:珠江时报 2018-11-28 01:11   http://www.kcqsx.com/


■徐才(左一抱小孩者)与家人合影。

■人物

徐才

■档案

他被称为“金沙五金大王”。在上世纪60年代,胆大有才的他偷偷地带着村民们干起了五金加工,最终成就了国内首批“万元户”。而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敲锣打鼓贺富”故事,就曾发生在他的家中。

说起徐才这个名字,金沙五金加工业的业内人士都会尊称其一声“师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是高级技工的他因为对家乡的情谊,毅然带着技术和户籍返乡,领着乡亲们“悄悄”地搞起了小五金作坊。

这一在当时看似“疯狂”的举动,却让南沙大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徐才返乡十多年后,南沙大队这个昔日的贫穷小村落,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全县首富村,徐才家也成为了南海县第一个“万元户”,并成为了南海的“贺富”传奇。不仅如此,在徐才的影响下,五金厂也开始在金沙遍地开花。

因为乡情携技术回乡办厂

如同一代又一代南粤工匠故事的开端一样,徐才在13岁那年,被送去了广州做五金学徒。经过好多年的摸爬滚打,小小年纪的徐才慢慢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工,并有着一份在当时来说相当不错的薪水。

但徐才却有更多的想法,他觉得做生意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南沙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副业,村里每年收入并不高。看到村里的窘迫,当时在广州工作的徐才每次回乡,都会和村干部讨论“致富经”。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当时,南沙村党支部书记冼伟从广州请回了在广州钟表厂担任技术工人的徐才。于是,徐才请了3个月的假期,带着技术,从广州回到了乡下,帮大队搞起小五金作坊。

可“一穷二白”的乡下毕竟不同城里,既没设备也没材料。面对残酷的现实,徐才也绞尽了脑汁。但很快,他便想出了解决办法。他先是从广州的厂里借来一台机床,然后还利用自己的关系买了一些设备和原材料……根据《金沙镇志》记载,南沙大队在1962年开始搞五金业,并诞生了第一家社办五金厂。

经过前后六年的努力以及在徐才的指导下,南沙五金厂的生产、销售才开始走上正轨,并办得越发红火。这下,让徐才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他更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广州的工作,把户口迁回了南沙村,继续和村民们一起创业。

致力发展用五金业带领村民致富

由于当时实施计划经济而造成的商品短缺态势,南沙五金厂生产出来的小五金产品一经面世,便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陆续有外地客户找上门来求购产品。与此同时,为了继续扩大工厂的销售门路,时任厂长的徐才也频频北上去推销。

徐用芬是徐才的小女儿,她至今还记得,自己以前经常帮老爸跑腿开证明,买机票。“他后来跟我们说,自己除了西藏没去过,哪都跑遍了。”徐用芬说。

徐才的东奔西跑,不仅给厂里接了不少订单,也给村民们创造了不少“洗脚上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村民,包括徐才的子女开始到五金厂里工作赚钱。“那时我家兄妹7人都在五金厂干活,三姐干活是全村最快的,经常20天就完成全月的任务,我自己放学后或假期,也会到厂里帮忙。”徐用芬说。

凭借着这一当时十分前卫的制造业,到了1980年,南沙村不仅成为南海县首富村,徐才家的财产也达到1万元,成为南海县第一个“万元户”。同年1月18日,《南方日报》头版头条以《富甲全县的南沙大队》为题报道了南沙村的经验,轰动全省。

此后,南沙大队更加意气风发,加大对五金业的发展力度,当年又夺取了全面丰收,社员年人均分配929元(不含奖金),再次成为全县首富村。所以,1981年1月26日,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再度率领机关干部到南沙大队贺富。

“我们家当时的东芝彩电,是托朋友从香港买回来的,录音机、洗衣机、电饭锅、摩托车……那些大城市流行的东西,我们家全都有。”徐用芬回忆,当时领导来村里贺富,走访的第一家就是他们家。

除了带着南沙村走上“致富路”,徐才也经常为南沙附近的五金厂做顾问。当时南沙所属金沙镇,在徐才的影响下,五金厂在金沙镇遍地开花,80年代末,个体、私营五金企业发展至320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鼎盛时期,全国70%的日用五金都出自这里,而金沙也被称为全国的“五金之乡”。

默默坚守在五金行业中浮沉

在徐用芬的印象中,直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父亲徐才还一直在南沙大队的五金厂做厂长。后来,一批五金厂技术骨干抓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机会,纷纷承包集体五金企业。

但由于当时的公社领导以限制农村副业生产“过热”为由,只给每个大队发一个营业执照,把五金行业引入金沙的徐才没有承包到工厂。直到1983年,55岁的徐才获发全公社第一个私人牌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五金厂。

有了自己的五金厂后,徐家决定大展拳脚。徐才负责在外接单,留下其妻子和儿女在家负责打理工厂事务。已经嫁人的三女儿,也被徐才叫回来帮忙。年纪最小的徐用芬便跟着母亲,每个月定期用拖拉机将货送到码头,或者到广州的码头将原料拉回厂里,再跟大哥、三姐一起卸货。“经常要做到通宵。”徐用芬说。

在这样“里应外合”的发展下,徐才把自家五金厂的发展推向顶峰。1987年,这家工厂有120多位工人,厂里每月净收入约1万元。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已经嫁人的三女儿,在父亲的厂里呆了两年后,就出来办了自己的厂。不久后,三个儿子也向父亲提出了分家,于是曾经“万元户”的五金厂变小了。

商海浮沉,大浪淘沙,加之自己年事已高,徐才选择离开五金行业。

后来在儿女们的支持下,在2000年,80多岁的徐才又复出“江湖”,重新办起了一家有着十几名工人的五金厂,直到徐才87岁那年,才关掉了这家由他一手操办的五金厂。2017年,徐才和其妻子双双离世,“父母虽然走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技术,留给我们的精神,我们一直都记在心里。”徐用芬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黄晴雯图片由受访者徐用芬提供

新闻推荐

特别报道 Swisse X Color Run开跑 嗨翻羊城

新快报讯记者刘韵通讯员周嘉宁报道11月24日,色彩派对SwisseXColorRun在广州二沙岛正式开跑。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数千名奔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金沙五金之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徐才作为当年南海县第一个“万元户”,和村民一起将金沙打造成全国“五金之乡”)


 
频道推荐
  • 期期自选不守号广州大伯中797万元
  • 自救+互助“防非”,养猪人谋求共生
  • 广州仔毕聪用琴声征服卡内基
  • 光伏产品价格大降九成背后:企业借规模扩大全球抢单
  • 潮流兴起“荒野原生美”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