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11月27日A07报道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贾卫东)“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改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的基因,让婴儿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一做法是否有必要?存在哪些风险?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李锋博士。
编辑CCR5基因会影响免疫功能
“简单来说,基因编辑可以理解为在基因组某个基因出现问题时,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基因的错误密码进行纠正、增加或减少。”李锋以广东多发的地中海贫血举例,地中海贫血是基因组中的血红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只要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纠正”突变基因,使血细胞恢复正常功能,患者即可恢复正常。而且这是对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不存在“基因编辑婴儿”中通过对胚胎细胞的基因编辑造成遗传、融入整个人类群体的可能性。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本次“基因编辑婴儿”是对双胞胎的CCR5基因进行删除。李锋介绍,CCR5蛋白中有一段的功能与艾滋病感染有关,艾滋病病毒可以借助该片段的帮助进入细胞造成感染。CCR5蛋白位于细胞表面,其本身功能是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免疫细胞能够正常工作,将CCR5基因删除可能导致双胞胎的自身免疫系统受到影响,该基因的缺失也可能带来其他疾病的高风险,“比如是否会更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肿瘤,或者花粉过敏,这都属于未知。”
李锋博士解释,“以往的研究都是在动物模型上得到的,研究观察的时间最多几年,但是人的寿命有几十年,没有人知道免疫系统长期免疫功能失衡会导致什么后果。”
另外,李锋表示,有很多HIV病毒本身不是通过CCR5蛋白,而是通过CXCR4蛋白进行感染人的免疫细胞,因此CCR5的敲除只能阻断HIV这个大群体中一部分病毒的感染,在对抗HIV方面可以说是徒劳的。
药物阻断也能生下健康婴儿
据了解,目前感染有艾滋病病毒的夫妇想生一个健康的婴儿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实现。“艾滋病病毒妈妈在孕期通过ART药物进行阻断,将病毒压制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可以做到99%以上的几率预防婴儿被感染;艾滋病父亲和健康的母亲想生一个健康的婴儿,则只需在孕前控制父亲体内的病毒水平,通过体外受精,健康母亲根本不需要吃药就可以生一个健康宝宝。”李锋介绍。同时,通过药物阻断的方式由于药物费用基本由国家支出,对个体而言成本为零。
新闻推荐
全球市长论坛暨广州奖系列活动12月在穗举办 《全球市长论坛广州宣言》下周发布
信息时报讯(记者成小珍实习生吴雯静通讯员穗外宣)昨日,“全球市长论坛暨第四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2018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