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审议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以下简称《综合报告》)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美银介绍,这是广州市政府首次全面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家底”,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涵盖各级各类国有资产的“明白账”,标志着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内容实现全口径全覆盖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的要求,今年3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启动《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市委《意见》)起草工作。9月27日,市委《意见》正式印发实施。
市委《意见》明确提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年度报告采取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每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届末年份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综合报告并口头报告,其他年份在提交书面综合报告的同时就1个专项情况进行口头报告,概括为:每年“1+1”、每届“1+4”。综合报告要全面反映各类国有资产基本情况,专项报告分别反映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广州市委文件出台之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文件要求,一是和市政府联合召开座谈会部署推进相关工作;二是组织开展调研,先后实地调查了广州银行和广州证券;三是召开预算委员会全体会议对报告进行初审;四是与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国土规划委等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议题按时上会。
广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报告》内容由文字报告和7张附表组成,内容实现了全口径、全覆盖。文字报告包括了基本情况,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及改革成效,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防控等重点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效益情况,国有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与利用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中违法违规行为及查处情况,落实人大对国有资产相关决定决议、议案、建议情况,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措施等8个部分。
“报告仍有改进空间”
《综合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额3.66万亿元(不含国有自然资源)。其中,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下同)1.55万亿元,占42.3%;金融类企业1.57万亿元,占42.9%;行政事业单位5427亿元,占14.8%。全市国有资产负债总额2.41万亿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额1.25万亿元;全市国有土地面积24.8万公顷,林木资源存量1.7万公顷,水资源总量77.3亿立方米。
黄美银表示,本次会议采取“1+1”的形式,因为目前全国各地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关注度较高,所以在专项报告中选取了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主题作口头报告。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广州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制定完善各项国资国企改革制度,转变国资监管方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国有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在审议报告时,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资本;优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客观反映保护成效和运营效益。同时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向人大和人民提交一本高质量的“完整账”和“明白账”。
建立和实施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和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为全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提供坚实保障。
■延伸
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4年实现翻番
在27日召开的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广州市国资委主任陈浩钿作《关于2017年度广州市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
报告透露,2017年末,广州国有金融类企资产总额15725.6亿元,负债总额14153.7亿元,所有者权益1571.9亿元,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国企的50.4%、61.7%和19%。2017年,全市国有金融类企业着重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
银行业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占比最高
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市属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延续近年来稳定发展态势。2017年,广州市国有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1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1.2亿元,上缴税费69.6亿元,利润总额163.8亿元,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国企的5.4%、10.3%和24.8%,同比增速分别为35.7%、14.2%和10.7%,较2013年增长了50%以上。
截至2017年末,全市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6%,较2013年末实现翻番。从资本布局来看,市属国有金融类企业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银行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占83.5%和55.1%,证券、保险业占4.6%和14.8%,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占11.9%和30.1%。
报告显示,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境外投资形成资产1403.3亿元。主要贡献在于2014年越秀集团以116亿港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是国内首宗由地方国企完成的境外银行并购。
在推动混改方面,市国资委培育形成了广州农商银行、创兴银行、越秀金控3家上市公司,实现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上市公司零突破。此外,还推动众诚保险挂牌“新三板”,广州银行通过重组、引资完成155亿元股权优化,广州证券、万联证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重大计划落地。
市属银行累计投放中小微企业贷2000亿元
“全市国有金融类企业主要服务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并依托自身优势向外拓展。”陈浩钿说。
例如,创兴银行是第一家实现全球布局的市属金融类企业。广州银行市内机构占比72%,布局市外10多个地级市;广州农商银行市内设立626个营业网点,在9省市控股设立24家村镇银行。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广州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累计向近3500家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000亿元,此外,典当、小贷、保理等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45.9亿元。
为服务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银行为地铁、港口、机场等重点项目提供资金超25亿元,落实协议资金180亿元。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2017年,全市国有金融类企业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银行、创兴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2%、12.3%和17.6%,皆是高于10.5%的法定值要求。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均优于监管要求和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市国资委通过强化企业发债行为和资产负债率的管控,指导督促企业稳步降低杠杆率。2017年末,市属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负债率91.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将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机制
报告指出,自2013年在全国率先将市属金融类企业全部纳入广州市国资委统一监管以来,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着力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7年,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基础管理实施“三统一”(统一基础管理、统一监管政策、统一监督检查),并且以规范董事会建设为突破,积极探索实施符合金融类企业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陈浩钿表示,广州市国资委扎实推动构建金融类企业高效监管机制,涵盖全部金融类企业,并且要符合发展特点。
国企薪酬制度是国企改革中广受关注的话题。报告显示,广州严格实施金融类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中央和省对国有金融类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要求,2016年度,4户企业负责人平均核定薪酬65.3万元(不含任期激励收入),主要负责人66.7万元,与央企和省属国企基本一致,形成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收入分配格局。
同时,广州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加强金融类企业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南方日报记者江珊
新闻推荐
省未管所开放日广州举行 演小品献茶艺做糕点 当年“熊孩子”变了样
省未管所开放日,少年在表演泡功夫茶。通讯员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子垤通讯员尹华飞阚淼)昨日上午,广东省未成年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