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App选择上车地点、激光雷达全方位感应、乘客享有“自主刹车权”……近日,广州自动驾驶出租车以12元的起步价试运营,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然而试运营仅一天后就被广州市番禺区交通部门叫停。
市场人士认为,广州的紧急叫停不仅凸显一些企业在技术及法规尚未完全成熟时,急躁冒进抢夺市场,一味“求新求快”,同时也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创新超前法规滞后”的现状。
概念带有噱头成分
11月1日,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全国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以12元的起步价在广州大学城开始了试运行,并在当天的发车仪式上选了两名大学生试乘。
据介绍,为了保证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安全性,除在车辆上安装了全车健康检查系统和备用传感器之外,还为乘客提供了“自主刹车权”——乘客可以通过车载平板内的App实现电子刹车,也可以通过后座的脚踏板进行机械制动。
试运营体验时车上配备了安全员,出现意外可随时改为手动模式。此外,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切换模式,自动驾驶出租车在试运营外的其余时间,也能像普通巡游出租车一样提供服务。
存在安全隐患被叫停
然而,该项目在广州大学城试运营1天后,11月2日,广州市番禺区交警和交通局双双叫停该运营项目。广州市番禺区交通局表示,“支持公司积极探索创新智能化营运模式”,“但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硬件、道路环境未完善之前,在大学城投入试运营,并邀请普通大学生参与路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试运营项目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暂停在大学城的试运营。”
番禺交警也表示,自动驾驶属于新事物,在未有相关法律出台及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前,上路运行有不妥之处,例如出现冲红灯等违章行为时,如何处罚就没有相关法律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号称可以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其实不然。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L4级别”意为高度自动驾驶,指车辆可以完全由人工智能来操作,无须人为介入。但记者体验发现,该车只能在限定路段的固定路线进行自动驾驶,和其宣传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概念有出入。
未获牌照已贸然“上路”
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
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或地区,先后发布了地方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管理规范或征求意见稿。目前北京确定了33条共计105公里的首批开放测试道路;上海已开放测试路段37.2公里;深圳已开放测试道路长度总计约124公里。
记者了解到,多地发放路测牌照进度不一,有企业已贸然“上路”。2018年,上海先后向上汽集团、蔚来汽车、宝马中国3家企业发放了5张测试牌照;截至2018年9月,已有包括滴滴、腾讯在内的7家公司获得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不过截至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并未开始向企业发放测试牌照,一位业内人士说“但企业显然已经等不及了”。
新闻推荐
□巫晓玲寒露一过,秋意瑟瑟,天也便显得高远了起来,云淡风轻的,连阳光都柔软了许多,此时,正宜赏菊饮酒,登高望远。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