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带小朋友来到乞巧文化节游玩。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丹 实习生 马逸悦 通讯 杨静)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这是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它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又是一年七夕节将近,天河珠村明德堂里张灯结彩,巧姐们兴致勃勃地前后张罗,为期一周的广州乞巧文化节正式开幕。
据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2020年广州乞巧文化节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于8月19日~26日期间开展10大乞巧系列活动。活动首先从传统乞巧习俗中的“拜七娘”活动展开。受疫情影响,今年珠村主会场的线下活动仅向市民开放珠村明德堂和乞巧文化博物馆,展示“摆七娘”“拜七娘”传统民俗活动。
据了解,珠村“迎七娘”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一举行,该仪式有为亲朋祈求生活幸福美满、工作顺风顺水等寓意,是珠村特有的习俗,也是乞巧节前的民间“开幕礼”。上午10时许,“迎七娘”仪式正式开始。闻讯而来的市民游客们争相围观,架起长枪短炮在最佳拍摄点准备就绪。在古乐伴随下,只见两位主礼嘉宾踱步而出,玉女们手捧瓜果饼酒姗姗而来。献礼敬茶、焚香祈祷,仪式寄托了自古以来中华女性对心灵手巧、勤劳智慧和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据了解,今年乞巧民俗活动将以往的六台乞巧供案浓缩在珠村明德堂进行展示。当天在珠村明德堂呈现的,正是集珠村巧姐集体智慧的一台“大七娘”,是广州乞巧文化节举办15年以来,珠村首次实现的六个团队大拼盘。
记者看到,位于祠堂中庭的乞巧供案上,上百件微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除了传统的米花、谷花、斋塔等具农耕文化气息的作品外,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主题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垃圾分类靠大家”等更是让市民眼界大开。珠村巧姐潘慧君特别介绍,为了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她和巧姐们在做乞巧供案时格外注意节俭,“这个双层药品推车是用铝箔纸和铁丝做的,医护人员的防护服是用蓝色无纺布做的,防护帽是用口罩做的。”
据了解,乞巧节期间,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也向市民免费开放。此外,乞巧节还将开展王者荣耀中国节·七夕节主题新文创活动、粤传承·巧夺T工、美学生活主题日等系列活动,为市民奉上乞巧文化盛宴。
新闻推荐
富力地产与广州杨箕村旧改法律纠纷达成和解 业界呼吁司法为旧改项目保驾护航
杨箕村改造项目。资料图片8月18日,富力地产公告称,经广州市中院调解,公司就其起诉广州天河区杨箕股份合作经济联社的两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