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益生菌研究及发展十分关注。2014年起,广东省食品学会与信息时报社携手,每年联合主办健康有“益”——国际益生菌行业高峰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话益生菌现状,共谋益生菌未来发展方向,迄今为止已举办七届。
往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分析现状探讨未来,为益生菌的健康发展助力。目前益生菌市场规模正持续增长,存在的产品质量、技术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近日第七届健康有“益”——2020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已顺利举行,现场群英荟萃解密免疫力,益生菌市场发展成熟指日可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届的精彩吧!
第一届起步阶段,法规规范有待完善
2014年8月27日,由广东省食品学会、信息时报社联合主办的健康有“益”——2014益生菌、益生元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邀请了行业权威人士共话益生菌、益生元的现状及产业发展之路。
多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益生菌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国家与地区。
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酸奶仅占中国整个乳品市场份额的15%左右(乳酸菌奶饮品不到5%)。而日本、欧洲发酵乳饮料在乳制品市场的比例达到80%,北美约30%。
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曾庆孝教授表示,益生菌、益生元的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却仍未完善,还有很多空白,国家目前只制定了乳酸菌的指标为10的6次方,而其他菌种的国标还未制定。
第二届益生菌发展潜力巨大,但消费者存在认识空缺
2015年6月,由广东省食品学会、信息时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健康有“益”——2015广东益生菌、益生元行业高峰论坛在广州顺利举行。多名与会专家在论坛上表示,我国益生菌功能研究迅速,益生菌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张兰威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益生菌奶品的消费者已达4亿~5亿人,我国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暨南大学食品研究所吴希阳也称,国内益生菌产品并不常见,而现在该行业已快速发展,出现各种形式的产品,包括酸奶、乳酸菌饮料、药品、保健品等,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我国消费者对益生菌认识有限,光明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培侨称,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发酵乳所含益生菌及其作用的认知几乎是空白,消费者还停留在怀疑国产牛奶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阶段。
第三届益生菌产业朝着多元化发展
2016年6月29日,由广东省食品学会、信息时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健康有“益”——2016年国际益生菌行业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顶尖专家学者、嘉宾、消费者等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益生菌行业发展问题、益生菌科学技术知识。
论坛上,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汴生教授表示,未来益生菌将运用到功能食品、特殊用途食品、孕婴食品、老人食品、运动食品中,及其他益生菌外用品,比如皮肤保护用品、阴道栓剂等。
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也分析称,益生菌将在水产、种养业,环保,药品、食品生产等多行业领域都得到广泛运用。目前益生菌在乳制品中运用较多,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在消费益生菌乳制品,2015年全球乳酸菌市场总值超过300亿美元,增长速度约15%。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免疫科主任陈同辛教授指出,临床实验表明婴儿和儿童服用益生菌能带来调整肠道微生物群。
第四届益生菌对疾病或异常膳食可有效实现干预和预防
2017年6月30日,由广东省食品学会社与信息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健康有“益”——2017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健康有益”益生菌高峰论坛获得社会各界较好的反响,规模不断扩大,此次参会人数逾300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在论坛上指出,国际上非常权威的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经过大量研究证实了日常补充益生菌可有效实现对一系列疾病或生理异常的膳食干预和预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认为,益生菌补充剂对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任何的不良影响,因此,有些人也把益生菌当作调理肠道的保健品使用。
第五届益生菌市场发展迅速,但产品良莠不齐
2018年6月10日,由广东省食品学会、信息时报、合生元以及生命阳光携手举办的第五届健康有“益”——2018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论坛上,王丁棉指出,近五年中国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大于25%,远高于全球14.2%的年均增速,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他还提出,益生菌乳饮品低糖化是未来趋势。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夏枫耿在现场分析认为,益生菌产品功效往往不清晰、不精准并且缺乏对单一种益生菌产品作用机理和特征功能的研究是主要问题。
知名乳业专家宋亮也认为目前国家关于儿童益生菌粉的行业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不合规不合格的益生菌产品乘虚而入,呼吁益生菌行业应尽快建立准入门槛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六届掌握菌种培育技术成行业“起飞”关键
2019年11月8日,由广东省食品学会与信息时报社联合主办、合生元协办的2019年(第六届)健康有“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在广州T.I.T创意园圆满举行。
在本届论坛上,关于国内益生菌企业该如何争夺对上游菌种的话语权,再度引起讨论。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表示,我国益生菌行业的发展情况,菌种研究技术的缺乏是行业最大的短板。从全球情况来看,美国杜邦和丹麦科汉森掌握了96%的菌种话语权,,只有跨过这道坎,国内益生菌市场才算真正崛起。
华南农业大学博士、教授、博导方祥也提出,如今,由我们团队发现的豆酸奶适制性菌株,就能以发酵的形式将大豆跟牛奶两者进行结合、合作。这个菌株完全属于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未来大豆酸奶的研究依旧任重道远。目前植物基因、人造肉成为了食品行业的热搜词,取材大豆的豆酸奶正好符合“植物基因”的概念,相信它会成为未来十年高速增长的一类食品。
新闻推荐
从作品、队伍、平台三个方面发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将亮相 省作协全力催生文艺精品
●南方日报记者黄楚旋通讯员何小流统筹:郭珊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艺精品,为呼应全面小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文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