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结直肠类疾病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原因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13年前他也是因这个病第一次辞去首相职务。
就在同一天,美国《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饰演“黑豹”的好莱坞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罹患结肠癌在家中去世,终年43岁。其家人表示,早在2016年,博斯曼就被确诊患上结肠癌,一直深受其苦。
指导专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红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杨辉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郑权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杨小乔
记者黄旭君通讯员袁友芬许咏怡黄怡辛
溃疡性结肠炎:每天拉肚子
拉一次肚子不是稀奇事,但如果拉一辈子肚子,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通俗来说,我们可以把溃疡性结肠炎看成一种导致人每天不停拉肚子,并且一辈子都治不好的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红丽说,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症状就是大便带血、腹痛腹泻。当患者在急病期,一天可能腹泻几十次。
由于长期腹泻,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更有甚者,全身免疫系统也会被炎症破坏,导致出现肠外症状,如皮肤病变、关节疼痛、肝肾受损等。
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风险会比一般人群高,因此要求患者要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癌胚抗原等肿瘤指标,以免发生结肠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杨辉表示,目前尚无根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段,且因疾病有终身复发倾向,因此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不再急性发作。
目前,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制剂、生物制剂等。此外,现在临床还在研究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粪菌移植。杨辉介绍,简单来说,粪菌移植就是从“超级健康者”供体粪便中提取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通过重建肠道新的功能菌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结直肠癌:早期治愈率超90%
近年来,我国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高。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高居所有其他肿瘤疾病第三位及第五位。早期肠癌经治疗后,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如果一旦进展为转移性肠癌(晚期肠癌),其五年生存率则低于10%,危险巨大。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郑权告诉记者,直肠癌的得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遗传易感性,与直肠癌患者有密切关系的,特别是家族性腺瘤病和绒毛状腺瘤患者癌变率最高,这两种病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其次就是直肠慢性炎症,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都可因黏膜的反复破坏和修复发展为癌。
郑权提醒,早期筛查十分重要,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不可忽视前期征兆。虽然常规建议4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但如今肠癌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到了30岁之后,很多人饮食油腻,久坐不运动,并有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这些肠癌的高发人群,一辈子都忍着不愿意做筛查,等查出来就是晚期癌症,那时就真的晚了。”郑权强调。
专家提醒
这几类人群
应尽早筛查结肠癌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杨小乔建议,以下7种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即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徐振天,通讯员王梓桐、周会媛、高健刚报道:近日,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全线最长的区间隧道——广州东至云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