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科峻小学食堂每张餐桌都摆有“光盘行动”“勤俭节约”等宣传卡。李建均摄
“您好,请先下电动车再过马路。”早上7时许,戴橙色小帽,手持“文明礼让,你很棒”大拇指标志牌,广州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陈艳霞来到黄埔区主要交通路口等公共区域,引导行人文明出行。
当前,一场“文明出行”活动正在黄埔展开。9月14日,由黄埔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主办,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承办的“文明号”公交汽车投放启动活动举行,黄埔“文明号”公交车正式启用。“身披”创文公益广告的公交车驶向四面八方,成为流动的“文明窗口”。
不止是“文明出行”,黄埔区正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让阵阵文明新风吹拂在黄埔的街头巷尾。
日前,黄埔区委组织部、黄埔区委宣传部正式发布“俭8条”,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发出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通知和倡议,从文明餐饮等八个方面明确规范,全区4万多名党员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签订承诺书,带头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位。
“俭8条”要求,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大力压减非必要开支,简化公务接待,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普及无纸化办公,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从制度源头上拧紧党政机关花钱的“阀门”。
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白韶辉介绍,为确保倡议得到严格落实,黄埔区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情况纳入党支部、党员评星定级考核内容,纳入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考核范畴。
从拒绝“剩”宴到文明出行,文明行为已在黄埔蔚然成风。如今,这阵风传递着城市温暖,凝聚发展力量,推动城市环境秩序不断改善,助力黄埔在城市治理现代化更上新台阶。
文明出行“靠埔”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
“我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想通过这样的文明活动影响孩子,给孩子作榜样。”像这样的志愿活动,身为全职妈妈的陈艳霞已经坚持四年,有时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
如今,在黄埔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像陈艳霞这样的志愿者。
见到步履蹒跚过斑马线的老人,志愿者主动上前帮扶;遇到行动不便的乘客,他们帮助提行李;如有不熟悉路况的乘客,他们耐心解答咨询;面对不文明行为,他们上前细心劝导……
针对文明出行,“中国好人”、泉叔阳光工作室创始人李桂泉牵头招募了100余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在黄埔区大沙东路等地的公交车站、地铁站和主要交通路口维持交通秩序,累计上岗800人次,服务时长1600多小时。
此外,泉叔阳光工作室成立了创文志愿服务行动小组,组织志愿者开展“周末大清扫”“共享单车"帮扶"”“垃圾分类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等一系列创文志愿服务活动,纠正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文明创建氛围。
“刚开始也会遇到不听劝阻的人,我们就反复说。现在遵守规则的人越来越多了。”陈艳霞感慨地说。4年来,每到她当值的日子,她都会准时来到交通引导点,从7时到9时、17时到19时,在路口协助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不止是陈艳霞有这样的感觉,家住广州科学城的市民邓燕玲也发现,不少公交站、路口都有公共文明引导员指引交通秩序,公交车内环境越来越好,道路也越来越整洁通畅。
“我住在黄埔,平时出行都是乘坐公交,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出行更加舒适便捷了。”邓燕玲说。
青年志愿者也是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伍志斌就是其中一员,在得知黄埔区招募文明交通指引志愿者后,他提前安排好手头工作,连续十天坚持站岗。
在一次上班高峰时期,一位老人腿脚不便,眼看赶不上公交车。正在公交点当值的伍志斌看到后,马上举手示意公交稍后发车,搀扶老人来到站台。发现老人家未戴口罩,伍志斌立即把干净口罩送给她,并扶老人上车。
据悉,9月1日—21日,团黄埔区委、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2368名靠埔青年志愿者在黄埔区34个重要公交站点、鱼珠码头、长洲码头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
政府做表率“少量多次”供应饭菜
走进黄埔区机关食堂,入口处和每张餐桌上张贴的“厉行节约”“光盘行动”“严禁浪费”等提示语十分醒目,时刻提醒就餐人员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在餐饮垃圾回收点,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一旁进行指引,如果发现有人浪费,工作人员会上前进行提示和劝导。
这是黄埔区机关食堂积极响应倡议采取的新措施。据了解,黄埔区机关食堂9月初刚刚恢复堂食,目前实行错时错峰就餐,每批次堂食用餐人数不超过平时的50%。
“我们把反对餐饮浪费、倡导粮食节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实抓细,通过发动各方面力量来做好"光盘行动"。”黄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邓斌表示,厉行节约,机关食堂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也要以身作则,引领节约粮食“新食尚”。
除了加大宣传指引外,黄埔区在成本控制和菜品制作上也下足功夫。黄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膳食服务部薛春红介绍,疫情期间由于实行订餐制度,机关食堂了解到各单位实际日常就餐人数,开放堂食后仍参考这个数据进行食材采购和烹饪。“通过按量配菜,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浪费。”薛春红说,以前每天需要消耗750斤青菜,现在每天450斤就足够了。
与此同时,黄埔区机关食堂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供应饭菜,有效控制食材浪费,粉面窗口可提供小份餐食。蔬菜、肉类和水果等生鲜食材都是当天采购、当天用完。油面粉等干货及调味料,基本上每两天订购一次,避免食品原料因为过期而导致浪费。
广发倡议“少食多滋味”成餐饮潮流
大盘菜变小盘菜,“边角料”变小凉菜,打包菜变创意菜……减少食物浪费从“变废为宝”开始。“俭8条”发出后,黄埔区餐企各出奇招,把剩菜变佳肴,让美食多了心思、多了花样,让“少食多滋味”成为了餐饮潮流。
在广州中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中味餐饮”)的配送物流中心,几名员工正对每个企业食堂用餐量做系统登记。中味餐饮执行董事李新喜介绍,公司为区内数十家企事业单位提供餐饮配送、食品原材料配送、厨房后勤管理等餐饮专业服务。
“我们近期建立完善了餐饮配送物流中心,根据就餐者实际情况,科学、统一安排每餐每人所需食材的分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李新喜介绍,中味餐饮从前端就开始对食材多元化处理,一物多用,尽力避免浪费。
“在我们这里就餐,吃不完可以打包带走,但我们更注重合理备餐、科学进货,做好品质监管和客人口味分析,毕竟剩菜也不太新鲜健康。”黄埔区配餐企业凯云轩负责人邓经理表示,公司会提前一周制定好菜单提供给供应商,每天配餐前做好人数统计。
近日,在萝岗街经营菜馆的钟老板制作了新菜单,虽然菜品没有变化,但每道菜都标明了食材用料以及分量,套餐也注明建议用餐人数,引导顾客适度合理点餐。他说,菜馆还推出适合单人用餐的“小份菜”“双拼菜”,让顾客在享受实惠的同时避免浪费。
黄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少贞表示,自今年8月以来,黄埔区文明办专门印制“讲文明、树新风”“文明餐桌、公勺公筷”公益海报、台卡、贴纸等宣传品2万余份,向党政机关以及餐饮企业、学校、医院、工厂等大力推行适度点餐取餐,深入开展“光盘行动”。依托黄埔区5个志愿驿站开展光盘行动宣传,在驿站LED屏滚动式播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标语,向市民发放制止餐饮浪费的宣传单,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俭8条”进校园节俭教育从娃娃抓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前不久,怡园小学学生黄子涵刚刚入选广州“新时代好少年”,他将这句格言一笔一画誊写下来。现在,这句话不仅被贴在墙上,还“写”进了黄子涵的心间。
“杜绝浪费要从我做起,然后才能影响到其他人。”黄子涵说。在日常生活中,他每天都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在洗漱的时候,也会提醒家人关好水龙头,确保一粒粮食一滴水都不浪费。
为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广州市第86中学初中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疫情下,学校实行分餐制,师生使用的筷子、勺子、餐盒大多是一次性的。这让初一(1)班的学生陈莹滢有了思考:一次性餐盒分餐虽然可以阻止病毒传播,但不环保。于是,她积极与同学老师沟通,听取大家的建议。
“自带的餐具既环保也卫生,可以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利用升国旗仪式的时机,陈莹滢代表少先队向全校师生发出《关于自带餐具的倡议书》,号召大家自带餐具。倡议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同学们在自带的餐具标上姓名与班别,积极参与反对浪费活动。
此外,学校明确将“餐具用完要归位,清扫桌面别忘记”“节约用水很重要,饮水洗手要分清”等准则写入《市86中学初中部优秀学生行为准则》。校园内,随处可见“光盘行动”“文明餐桌、厉行节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等宣传画。
“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之中,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推动社会风尚的进步,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86中副校长陈慧斌说。
撰文:吴雨伦范敏玲
张成刘丽珊焦婵娟
新闻推荐
白话广州仲有半个月就到中秋,呢个时候,自不然要讲下月饼。依家嘅月饼,年年都推陈出新,前几年讲究包装变化,呢几年厉行节约,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