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提高惠州市重点专科优势和战略竞争力、加快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把对该项工作开展调研列入今年的工作要点,并在今年6月至8月,组成调研组对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调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截至目前,惠州市现有公办医院47间、民营医院53间,共有重点专科161个(民营6个),其中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含6个省扶持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市级136个。
发展概况: 胸痛、创伤、卒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2010年,原卫生部启动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惠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实施意见》《惠州市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制定了《惠州市2018~2020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案》。从2018年开始,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合同制管理。学科带头人、医院与市卫生健康部门签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计划任务合同书》并备案,以合同形式管理重点专科项目的实施,同时要求各项目单位落实季度工作简报、年度绩效报告和终期绩效评估、结果应用等,细化重点专科建设进展情况监控措施,进一步健全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取得较好成效。
市人大《关于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从时间上看,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起步发展阶段和近两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11年~2017年为起步发展阶段,省、市财政共投入1123万元(省、市分别为723万、400万元),支持全市10家医疗机构建设41个临床重点专科,获评省临床重点专科19个,扶持建设6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36个市临床重点专科。推动了全市学科人才建设,培养了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科带头人,基本覆盖主要临床专业,在珠三角片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2018年~2019年,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继续高度重视和发展临床重点专科,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卫健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好成绩,突出表现在胸痛、创伤、卒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神经外科、肾病、消化内科、中医内分泌代谢病专科等优势专科(学科)再上新台阶,医疗质量和科研培训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逐步提高。
存在问题:
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相对滞后
调研组提出,经过近10年的努力,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惠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缺乏整合协同的突出问题,医学与科研协同的短板突出,在省级高水平学科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的防和治有机结合亟待加强,高水平学科短板突出,省际影响力不大,与省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与广州、深圳以及先进地市重点学科发展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调研报告也指出一些紧缺性专科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如传染科重症、产科重症、儿科重症、精神病收治等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与老年人医养结合相关的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心灵康复照顾等专业也亟需更多卫生资源支撑,妇产、儿童、精神、传染病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惠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的重要原因。”调研组提出,市、县区专项资金投入虽每年略有增长,但起点低,且缺乏社会组织或个人捐赠,远不能满足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需要。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全市列入重点专科项目但无财政资金支持的就有120个,临床重点专科的一些所需设备无法购买,一些特色技术服务无法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了重点专科的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
建议:
遴选部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列入民生实事
针对目前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组建议惠州市遴选部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进一步利民惠民。
“增加资金投入,切实推动临床重点专科良性发展。”调研组建议,根据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人踊跃参与公益捐赠。同时,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调研组还建议,实行临床重点专科年度动态考核及建设周期考核管理机制,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周期结束后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验收评估及第三方评价,实行专人、专家、专案评价制度,以促进提高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水平。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杨为高
新闻推荐
路过小店,趁店主午睡,悄悄入店偷走店主手机……犯罪嫌疑人柳某欢自以为可以逃之夭夭,不料难逃法网,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