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共治共享、均等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富民惠民是强市的最终目标。当前,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背景下,惠州将如何切实解决百姓的烦事难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近日,惠州市民政局局长刘巧慧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经过机构改革,民政部门更加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力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尤其是今年以来,惠州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规范,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并探索老旧社区“微改造”,打造社区治理平台,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注入韧性与活力。
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意义重大。
今年初惠州机构改革后,市民政局划出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医疗救助等职能,主责聚焦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础的社会治理、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专项行政管理,着力打造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
“民政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肩负着为党和政府守住民生底线、民心底线的重要任务。”刘巧慧介绍,近年来,惠州扎实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确保民生底线兜得住、兜得牢、兜得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为了实现弱有所扶,惠州不断织密“兜底网”。今年7月,该市民政局起草《惠州市城镇低收入家庭救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下岗职工、空巢老人、残疾重病患者家庭、失独家庭等城市“夹心层”困难群体。根据意见稿,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将有望享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养老服务、社工服务、家居改造补贴等八项专项救助。据悉,这是惠州市首次出台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实行一次认定、多种扶助的政策文件,《暂行办法》预计今年底明年初正式出台。
与此同时,惠州也在不断扎牢兜底保障网络。一方面,不断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2019年,该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800元,城镇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为每人每月1750元和1410元,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685元,底线民生保障标准保持全省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低保等底线民生保障工作。专项行动主要就近亲属备案制度不落实、资金监管风险、救助信息化系统使用不规范、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十个方面问题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跟进,成效显著。未来,该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落实“当下改”的治标举措,形成“长久治”的治本机制,形成低保问题整治的长效机制。
“微改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据统计,惠州共有1270个社区,城市社区99个,县城社区30个,乡镇社区98个,农村社区1043个。其中,不少城市社区兴建于上世纪,存在服务设施老旧、活动场所狭小、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长期为居民诟病。如何解决老旧社区的疑难杂症,一直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难点和痛点,关乎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为此,惠州市民政局立足打造社区治理平台和抓手,推动实施“惠民空间”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项目。今年9月29日,“惠民空间”社区改造项目麦迪新村示范点落成启用。经过两个多月的改造,小区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泥土地铺上青石板地砖,草坪树木变得规整,文体休闲设施也多起来了,舒适度、宜居度极大提升。
“我们聚焦居民需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打造社区治理平台和抓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刘巧慧介绍,作为“惠民空间”小型社区的示范点,桥东街道新建社区南面小区正在进行改造,预计年底前启动。同时,在老旧社区“微改造”方案的指导下,惠州力争到2022年底前高质量完成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有需要的老旧社区的微改造。
平台建好了,服务才能更好地开展。民政部门将以老旧社区微改造为抓手,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把更多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到基层。据了解,麦迪新村“惠民空间”已成为“三社联动”的服务平台,社工进入社区开展专业服务,社区社会组织从无到有,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初,惠州市民政局出台《关于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的行动方案》。到2020年,惠州将力争实现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站为主的“三社联动”服务平台全覆盖,努力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今年以来,各个县区“长者食堂”试点相继建成投用,婚姻家庭辅导离婚调解成功率超过49%,绿色殡葬、惠民殡葬、阳光殡葬有序推进……基本社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真心为民办事,不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南方日报记者于蕾
通讯员蔡思波
新闻推荐
惠州市人大专题调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 惠州市现有临床重点专科161个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提高惠州市重点专科优势和战略竞争力、加快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把对该项工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