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弟
1974年生,现任教于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学创作二级。系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嘉应文学》副主编。著有《当代文学格局中的小小说》等评论集、诗集8部。曾获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
1
小小说是小的。
这是讨论小小说的前提。
小小说又是大的。
这是小小说值得讨论的前提。
2
小小说是小的。
这是相较于短、中、长篇小说而言的。是指它的长相,即外在形式,也就是篇幅。
有多小?多年来形成的大致共识是1500字左右。
是否可扩大到2000字,甚至3000字?
从多年的创作实践看,2000字是没有问题的。
3000字,就比较接近短篇小说了。
3
小小说是大的。
这是相较于短故事、段子、笑话来说的,当然也是相较于短、中、长篇小说而言的。
那么。这里的“大”,是指什么呢?
历史的厚度、人性的深度和艺术的魅力,是评价中长篇小说的。
短篇小说都很难做到。
所以,小小说的“大”不包含历史的厚度,它主要是指人性的深度和艺术的魅力。
篇幅会限制小说的容量,但限制不了小说的思想,限制不了作者对人性深度的探讨。同样,也限制不了其艺术魅力的展示。
而相较于短故事、段子、笑话,小小说肯定比它们深刻,艺术水准也远远超过它们。
4
据湖南工业大学张春副教授考证,“小小说”这一文体诞生于1920年。
一百年来,出现了“大”的作品吗?
答案是肯定的。
我认为,汪曾祺的《陈小手》、贾大山的《莲池老人》、冯骥才的《苏七块》、许行的《立正》、毕淑敏的《紫色人形》、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王奎山的《二重奏》、孙方友的《雅盗》、刘建超的《将军》、黄建国的《谁先看见村庄》、刘国芳的《风铃》、陈毓的《伊人寂寞》、蔡楠的《行走在岸上的鱼》、侯德云的《冬天的葬礼》、相裕亭的《威风》、非鱼的《荒》、申平的《头羊》、安勇的《一次失败的劫持》以及夏阳的《马不停蹄的忧伤》等,均是“大”的作品。
当然,说它们是“大”的作品,是基于1500字左右这样的篇幅。
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5
如何在1500字左右的篇幅里,写出“大”的作品呢?
6
最根本的,还是在思想内涵上下工夫,在人性深度上下工夫。
这点与短、中、长篇小说创作没有区别。
前面说过,篇幅会限制小说的容量,但限制不了小说的思想。再短的小说,都能表达深刻的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让作品深刻呢?
这主要与作家对世界和人生认识的深浅有关,与能否穿透惯常的现象抵达本质有关。换句话说,是与作家认识世界和人生的境界有关。
作家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境界高,其作品自然就会深刻。
贾大山的《游戏》围绕看电视,写了两个老袁的故事。北院的老袁离休前是个局长,南院的老袁退休前是个工人。北院的老袁家里的电视是彩色的,南院的老袁家里的电视是黑白的。
于是,故事开始了。
两个老袁玩起了游戏,北院的老袁请南院的老袁去他家看彩电,但南院的老袁要提前写申请。应该说,游戏开始的一段时间,两个老袁还是玩得不亦乐乎的。可后来,北院的老袁总是有意无意地刁难南院的老袁,南院的老袁一气之下不玩了。“他看他的彩色,他看他的黑白”。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也能算得上一篇小小说,主题是对官僚主义的批判。但这样的认识是不是浅了些?
贾大山没让故事到此结束。南院的老袁买了一台彩电,“到街上买了一张电视报,标出拟看节目”,又与北院的老袁玩起了游戏。申请还是南院的老袁写,只不过这次不是他到北院的老袁家看彩电,而是北院的老袁到他家来看。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应该算得上一篇好小小说了。既批判了官僚主义,又表现了人的宽容。一句话,落在了人的内心上。
绝妙的是,作品并未在此结束,而是落脚在了“北院老袁……不再做那游戏了。”这就从“南院老袁地放下”过渡到了“北院老袁地放下”,从而把故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把作品的境界也提升了一层。
因为“北院老袁地放下”要难得多,触及人的心灵层面更深了。
7
要想在1500字左右的篇幅里,写出“大”的作品,还须有好的故事来支撑。
这点与短、中、长篇小说也没有区别。
只是一个短篇、中篇或长篇小说,可能会讲好几个好故事。
小小说只讲一个好故事而已。
那么,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好故事与一波三折有关,但又不止于一波三折。
尤其是,这个“折”,不能仅落脚于外部的层面。
它一定要与人的内心,与人性有关。
我们都读过贾大山的《莲池老人》,它的每一“折”,就都与人的内心有关。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杨莲池)死了”。这个“折”,是写“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很有趣味的”人,他心中也有“挂碍”;“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这一“折”,是写人的放下、从容与达观。
8
囿于1500字左右篇幅的限制,小小说创作在选材上有自己独特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选择小题材。
原因很清楚,大题材在1500字的篇幅内,是很难玩转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与短、中、长篇小说作家多依赖想象力写作不太相同,小小说作家可更多地依赖经验写作。相对短、中、长篇小说而言,把经验转化为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小说,是较为容易且快速的。由于日常生活小事是以业余创作为主的小小说作家最为重要的经验,因此,这些小题材往往就成为小小说作家的天然选择。
当然,作者选择小题材,只是觉得它更适于小小说表现,其最终目的还是对大主题的挖掘。如司玉笙的《“书法家”》借书法比赛会上的一个场景,直指中国官僚体制中主体性缺失的权力关系;许行的《立正》以
新闻推荐
惠州出台政策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住房安全 无房家庭新建住房 最低补助3.9万元
如何申请补助?扫一扫就知道!惠州日报讯(记者邱若蓉特约通讯员赵丽霞)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根据日前发布的《惠州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