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克勤
开栏语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竹、菊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傲雪凌霜,迎春开放,清香自苦寒来,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感,象征美人、隐士或君子的形象,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梅州,以“梅”为名,又盛产梅花,容易让人产生浪漫的文学想象。自古至今,梅州诗人创作了大量咏梅诗。本报今日起开设“梅州诗人与梅花”专栏,邀请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汤克勤先生,择取有代表性的梅州诗人及其咏梅诗,试作评析,以飨读者。正是:
又到一年梅绽时,花繁香郁闹春意。先贤骚客多吟咏,梅人赏梅又品诗。
清朝诗人、书法家、廉吏宋湘(1757-1826),极爱花,他居南寄北,走东闯西,与花结伴,不仅野外赏花、买花,瓶内插花,庭园种花,还为花吟诗作对。他的诗赋集《红杏山房集》保存了许多咏花诗,其中,歌咏最多的是梅花。
一、“梅花自是君家物”
宋湘的朋友鲍桂星在《觉生诗钞》卷四《题宋芷湾同年湘洱海诗即送其还滇守任》中说:“忆我别君黄鹤楼,君南我北几春秋,至今梅花江上愁。梅花自是君家物,铁作心肠冰作骨,写入诗篇生气勃。”认为“梅花”是宋湘的家中物,梅花自有“铁作心肠冰作骨”的品格。
家乡盛开梅花,给儿时的宋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冬初梅已笑,秋尽菊犹钿。”(《家园杂忆四十韵》)成年后,他在惠州生活了近三年,任丰湖书院山长,视惠州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认宋代贬谪惠州的大文豪苏轼为同乡,“私公如桑梓”(《白鹤峰谒东坡先生故居四首》其四)。惠州梅花开放,尤其罗浮山,更是赏梅胜地。宋湘饱览了惠州梅花的丰姿和神采:“簇新亭子近书楼,新种梅花一百头。”“处处梅花处处仙,村村卖酒住人间。”(《西湖棹歌》)“欲问罗浮月,梅花只掩关。”(《湖居十首》其一)“于是梅花之英,翠羽之灵,开林启扉,有情无情。”(《梦游罗浮山赋》)
古代咏梅诗,将梅花当作报春的使者,视梅花为友谊或者故乡的象征。宋湘观赏梅花,也产生了思乡怀人的情感。其诗《湖上感怀四首寄伊墨卿先生》(其三)云:“读书堂角一梅花,昨夜今朝也自斜。无处寄人春点点,何能伴我路叉叉。乡愁岁暮真多感,白骨黄尘况万家。谁信罗浮枝上月,曾经连月照悲笳。”宋湘晚年在湖北任官,友人吴兰雪送来《九里梅花村舍图》,请求题诗,他抑制不住对梅花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喷涌而出:“为君题署村舍图,老农老农莫诓吾(自号香田老农)。我便提携明月到,打门呼酒招仙姑。罗浮狂客天下无,一醉千年今始苏。但认梅花不认庐,九里梅花在何处?请农先约梅花去。”(《吴兰雪舍人属书九里梅花村舍图额,系之以诗》)梅花几乎幻化成了宋湘灵魂深处的故乡。
梅花是宋湘的家中物,离家万里的他,将梅花视作故乡的象征。
二、“中有梅花魂”
宋湘的好友法式善在《存素堂诗》二集卷一《宋芷湾编修典试黔中,欲赠以诗而芷湾行矣,因寄福中丞兰泉札,率书二章于后,即寄编修并柬中丞》中说:“使者生岭南,翩若孤鸿矫。雄篇亚韩杜,硬语出幽窈。中有梅花魂,着我芦帘袅。”“使者”即指典试贵州的翰林院编修宋湘(号芷湾),其诗(“雄篇”)有“梅花魂”。
单从宋湘的咏梅诗来看,其作品确实表现了梅花魂,即傲雪凌霜、梅花香自苦寒来,淡泊宁静、保有隐逸出世的操守。其诗《赋得山意冲寒欲放梅(得梅字五言八韵)》,想象梅花将在“雪皑皑”的环境中绽放,品质顽强,“疏影”“暗香”,格外动人;也表现了宋湘人生的惨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其赋《自锄明月种梅花赋》(以题为韵),刻画了梅花的品质卓绝,“镂冰为骨,刻雪作花”,恍若藐姑仙子;坚贞耐寒,超绝群芳,“桃李不敢蕊,牡丹不敢芽;山礬失其丽,山茶失其夸”。其诗《初夏独游龙泉观访古梅题诗而返》,写初夏访龙泉观唐代古梅的所见所思所感:前半部详细描绘了黑龙潭边梅树之苍劲,花之硕大,香之蓊郁,实之茂盛,将古梅比作“壮士”“将军”,称赞它是“美人石肠青铁肝,中有万古相思魂”;后半部写宋湘离家万里,在“荒山野水,蛮烟瘴雨”之地做官,得不到家乡的消息,“清梦久失罗浮村”,因而萌发了辞官归隐的念头,戴上“角巾”,穿上“青鞋布袜”,装扮成隐士,“心迹要与林逋论”,从中表达了他归隐家乡的强烈感情。其《题瓶花二首》(其一)和《庭中花木朝夕相对,各赠一绝句,得二十七首》之《赠腊梅》《赠梅》诗,都高度赞扬了梅花高洁清逸的品质。
宋湘的咏梅诗,借梅花表达了他的“梅花魂”——隐逸情怀。这鲜明地体现在他的《又游龙泉观看梅,感赋四律,仍题观壁》四首诗中。其一曰:“潭水有神应识我,扁舟夜夜五湖边。”其四曰:“若笑作诗人怪诞,梅花心事月光知。”作者以范蠡在越国灭掉吴国后,携西施归隐江湖的“范蠡泛五湖”典故,表达了他的“梅花心事”,即辞官归隐的心愿。第二首诗更加明确地表达他辞官归隐的愿望:“问客何因发兴孤,十年廊庙一江湖。青云富贵家家有,白日神仙处处无。放我出头争此著,弃家学道亦迷途。芒鞋竹笠青衫子,随意藜端挂酒壶。”
宋湘的咏梅诗表达了隐逸情怀,可见他在清廉为官、勤政爱民时,仍有出世之想,这反映了他长期离开家乡、在僻远的云南任官,对故乡有热切的思念,对官职不能升迁可能也有委婉的牢骚。宋湘的咏梅诗表现了他的真性情,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真实而丰满的宋湘。
三、“置花高处看花开”
在宋湘存诗一千多首的《红杏山房集》中,其咏花诗以咏梅为最多,其次是咏菊。《家园杂忆四十韵》云:“冬初梅已笑,秋尽菊犹钿。”《秋晚》云:“看过菊花秋事尽,好留明月照梅花。”梅花、菊花,由于品质高洁,同列为“四君子”,而成为宋湘的心爱之物。
宋湘在庭院里种植花木,其中必定有梅花。其赋《自锄明月种梅花赋》记叙了他“凌晨觅种,入夜荷锄”,明月之下,“郑重”植梅的情景和过程,他认为梅是万木之中的“冠”“魁”,“苟博观而选俊,更谁比于斯梅!”在明月下种梅,宋湘自己也变得高洁起来:“有冰雪盟襟,清芬诵志,谢绝纷华,独标远致。”
庭院里有梅,宋湘可以与梅花朝夕相对,感受其品质一流:“拟聚黄金再筑台,置花高处看花开。陇头驿使还迟到,先报天心几日来。”(《庭中花木朝夕相对,各赠一绝句,得二十七首》之《赠腊梅》)
宋湘有时从野外采摘一枝梅花回来,插入瓶内,欣赏她的芳华清香:“独有梅花无限清,入瓶十日香如生。酒场易散仙人谪,自抱千秋万古情。”(《题瓶花二首》其一)
有一年,梅花开了,宋湘却生病了,不能出去赏梅,他深表遗憾,责问自己和梅花:“问我何为花日病,昏昏自塞众妙门?梅又何为病日花,默默只倚天何言?”病好后再去看梅,梅花早已谢了,树上“青子垂一园”,宋湘叹息不已,期望来年能一边赏梅一边喝酒,享受赏梅之乐(《咏所居花木殆遍,而梅花开日,病中过去,聊用东坡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韵补题》)。
在云南任官时,宋湘听说附近龙泉观有一株唐代的古梅,即使此时初夏无花、单独一人,他也要去探望,“山尖片月光当门,留诗壁上花应闻”(《初夏独游龙泉观访古梅题诗而返》)。他后来又再三前去观看,与古梅相对,题诗在壁。
宋湘作的咏梅诗,在其咏花诗中占有比例最大,说明他钟爱梅花的程度之深。他的咏梅诗,或者点出梅花,不展开描写,或者歌咏梅花,刻画详细。前一类作品,仅点出“梅”或“梅花”,如实而写,写的是真实的植物,并无深意。后一类作品,详细地描绘梅花,属于典型的咏梅诗作。宋湘正儿八经地歌咏梅花,描绘其姿态、神韵和品质,酣畅淋漓地倾泻出他对梅花寄予的复杂情感,托梅言志。他的咏梅诗,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咏梅诗的传统。
宋湘的咏梅诗,完全是他心灵的真实表现,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主张:“我诗我自作,自读还赏之。赏其写我心,非我毛与皮。人或笑我狂,或又笑我痴。狂痴亦何辞,意得还自为。”(《湖居后十首》其八)我们从宋湘的咏梅诗,可以知道,宋湘是梅花的知音,梅花是宋湘的精神安慰,也是他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庆荣: 强基层筑网底补短板 当好健康守门人“一把手”访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实到卫生健康事业,就是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