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2018年以来,惠州全市两级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三个90%一个80%”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并于2019年7月通过省法院评估验收。2019年1-10月,全市法院收案28918件,同比增长32.43%;46名法官,人均结案567.72件。
人民法院裁判案件执行难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审判工作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反应比较强烈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监督支持法院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各项工作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市人大将这项工作列入重点监督议题,开展调研,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主任徐冠添介绍,2019年7月2日至4日,市人大调研组一行9人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惠城区法院、惠东县法院、博罗县法院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情况,并征求市直有关单位和部分律师的意见建议。 2019年8月27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对加强和改进法院执行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意见,交由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处理。
徐冠添介绍,接下来,市人大还将综合监督手段,持续对审议意见进行跟踪督办,监督支持法院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对话
对执行规律不了解等因素造成“执行难”
南都:我们常说执行难,究竟难在哪?
陈斯(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执行难是个老话题。说难,第一,是我们对执行规律了解不清楚。执行和审判有很大区别,执行严格来说是行政的权利,我们常把执行和审判混在一起。以前(执行)可能是一个法官带着助理或书记员去处理,后来我们才发现执行工作很多是事务型的,它不能够像裁判一样,裁判是开个庭,把事务查清楚就可以判决了。但执行不行,执行要跑,但是一个法官带一个助理,能跑多远?能走多少?第二,是我们执行的工作机制有问题。如果它没建立起部门之间的联动,信息化水平低,那查人找物就很难。第三,是历史包袱。大家一直认为法院是做审判的,对执行可有可无,所以在执行力量配置上跟不上。第四,是社会对法院的期待和法院在执行工作的投入不成正比,这给法院的执行工作造成重大压力;同时,社会对执行工作的不了解,反过来也对执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案比”高,46名法官人均结案567.72件
南都:在执行案件上,惠州有什么特点?
陈斯:这几年,惠州执行案件呈现一个典型现象,就是执行案件飞速上涨,它其实是和整个经济发展同步。近几年,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上升。我去年来的时候,刚刚突破10万件;到今年前十个月,就接近十万件。第二个是大量案件进入执行,法官“人案比”较高。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市法院收案28918件,同比增长32.43%;46名法官,人均结案567.72件。正常来说,如果是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不应该有那么大量的案件进入执行,当然,这不仅是惠州存在的现象。而我们法院追求的目标是执行的案件越少越好,少的话就说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立起来了。第三个是涉房地产的案件很多。我们做了个研究,在房地产行业,执行转破产的案件占比达40%-50%。
建立执行联动机制,首次执行结案率75.34%
南都:惠州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斯:执行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人大功不可没。特别是在2018年底执行工作攻坚克难时,人大协助向相关职能部门协调,积极推动联动机制建立,在社会上呼吁建立诚信机制。可以说,人大为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作了很大的贡献。
破解“执行难”,措施有很多。第一是争取市委市政府对人、财、物的投入倾斜。第二是在市政府的协调下,在全市建立了执行联动机制,这对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实“执行”说白了就是查人找物,你能找到人找到财产,这个执行案件就能解决。还有,目前惠州已建立全市统一的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库,13家入库机构于10月正式进驻全市两级法院,该机制从10月15日起运行40天,已有184宗案件通过该机制选定承接网络司法拍卖的机构。持续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了与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信息共享和执行联动。截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执行结案2.6万余件,结案率77.98%,同比提升12.61个百分点;首次执行结案率75.34%,全省排名第六;执行质效指标、综合管理指标进入全省前五名。第三是加大了对被执行人的违法成本。比如我们让不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上“失信名单”。相关统计显示,1-10月,全市法院执行罚款30.8万元,涉及案件65个,罚款金额同比上升146.4%。全市法院拘留332人,拘留人数同比上升38.91%。全市法院向移动、电信、联通推送强制开通370个电话号码失信彩铃。第四,肯定执行工作,提升我们执行干警的认可度。我们很大一个动作就是把大量优秀人才调整到执行岗位,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采写:南都记者 蔡雯 通讯员 何振兴
新闻推荐
南湾街道为80余名来深建设者讨回欠薪百万余元本报讯(龙岗融媒记者程睛函通讯员江仕平尹文)岁末将至,如何处理来深建设者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