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前,南昆山与外界联系的路都是羊肠小道。“多年来,山民沿着羊肠小道把南昆山的竹木产品、农作物运到山下的圩集。”75岁的原南昆山镇长刘忠仁介绍说,“1958年,我在永汉中心小学读书,每次都要沿着羊肠小道步行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1958年开辟的永汉至南昆山下坪公路,是通往山下的第一条公路。虽然只有18公里,但在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面起着巨大作用。那时南昆山人对于公路开通都欢呼雀跃。”刘忠仁回忆道。
据《龙门县志》记载,1958年至1959年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分为6个公社、1场:龙城、麻榨、永汉、平陵、龙华、龙潭公社和南昆山林场。各公社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结合修建乡村道路,掀起了第一次修建公路热潮。1958年5月,人们开辟了永汉至南昆山下坪公路。此公路由永汉修至南昆山下坪社区,共18公里108弯。
下坪公路建成通车后,南昆山人又陆续开辟了通往林区之间的公路,可通大小林区和各村庄。1975年至1980年间,南昆山林场新开公路40条120公里。
1982年,为了与从化、增城连成交通网,开发南昆山旅游业和方便矿产、竹、木、柴、炭、蜂蜜等资源的运输,广东省、广州市政府拨款588万元建造温南公路,全长28.59公里,其中龙门施工路段12.2公里,龙门境内4.5公里。这为增城、从化方向的人们进入南昆山提供了更近的路线。
据记载,1991年,马岭至南昆山段公路修建,龙潭至铁岗段铺设混凝土路面,后来这段路成了县道222线,连通龙门县城、左潭、铁岗、南昆山等地。龙门县城至南昆山的公路开通,终于形成了内外相连的交通网络。1992年,南昆山大桥电站至南昆山段铺设混凝土路面。1996年,左潭至铁岗段进行二级公路改造,路基扩宽至7.5米,路面宽6米。1997年,南昆山黄牛坪至南昆山大桥电站铺设混凝土路面。
如今,人们驾驶着车辆可以从周边地区轻松直达南昆山,进山后又可以驱车前往山上的任何景点进行观光。南昆山内所有旅游景点都被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串联了起来。而南昆山交通路网的建设,大大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梁丽通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戴建)位于市区东平东兴一路的惠州机场城市候机楼昨日正式启用。目前,候机楼与惠州机场之间已开通两条公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