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村内毛笔书写的文天祥诗词王锭铨 摄
宗祠内的文天祥『忠孝』联王锭铨 摄
羊城晚报记者吴大海
在西枝江的中下游、惠城区马安镇与惠阳区良井镇的交界处,有个形如犄角的村落,古称白龙塘。这里有近5000位村民,其中95%都姓文。他们都是文天祥胞弟文天球(文璧)的后代,近700年来都在此聚居。
大量文氏后人世居惠州
南宋末年,文天祥领兵抗元,兵败被俘。而其弟文璧选择了开城顺元,保护了文氏一族。
文璧当了几年元朝的地方官后便告老还乡,在江西吉安老家去世。
抗元战争中,文天祥子女皆亡,为了让哥哥后继有人,文璧把自己的儿子文升过继给了文天祥。文璧之孙文景南和文昌祚曾重返惠州任职,后来文景南返回老家,而文昌祚则爱上了一处紧邻东江的开阔地,决定在此安居,并根据地势将此地取名为“白龙塘”。
此后,白龙塘就成了文璧后人在惠州的一处聚居地。这里的文氏后人奉天球公(文璧)为一世祖,奉文昌祚为开世祖。
除白龙塘外,惠州还有多处文氏后人聚居点,他们常有往来。上个月,惠城区三栋镇三圳的文氏宗祠举行重建开光庆典,文氏宗亲都前往道贺。
文氏宗祠传承忠孝文化
为了纪念先祖,龙塘村的文氏后人先后兴建了祖庙龙塘古庙、文氏宗祠以及供奉文天祥女儿的烈女庙。每逢除夕、清明、中秋、重阳、每月初一等日子,文氏后人都会回来祭拜祖先。
近400年历史的龙塘村文氏宗祠,坐落在龙塘村通往村外的一条大道上,是一众民居中最显眼的建筑,也是族人商议大事、凝心聚力的场所。据村干部介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文氏的第十七世子孙文绍球、文绍祥、文绍璋三兄弟一起兴建了这宗祠,随着年代更迭和战火等因素,宗祠年久失修。1982年,文氏后人筹款重修祖祠,历时三月,使得祖祠面貌一新。2012年6月6日,龙塘村文氏宗祠被评为惠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如今的宗祠呈现典型的岭南风格,表面覆有砖瓦。正门上书一联:“雁门世泽,正气家声。”村干部表示,这表示文氏一族历史悠久,并以正气凛然的文天祥为荣。宗祠有三进深,干净整洁,供奉着祖先牌位。一走进宗祠前厅,文天祥的“忠孝”联就映入眼帘,时时刻刻提醒着来人:“忠,上事于君下交于友,内外一诚终能长久;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将打造忠孝文化教育基地
沿着宗祠两边的小路往后山上走去,就会看见一片占地数十亩的香樟树林,这是龙塘村的天祥公园。五六年前,村民们在天祥公园里立起惠州市第一座文天祥雕像。由白色花岗岩刻成的文天祥雕像足有两人高,执剑而立,颇有威仪,仿佛仍在注视着自己的子孙。
据村干部介绍,龙塘村将打造忠孝文化教育基地,当地政府计划依托祖山、天祥公园以及文氏宗祠,建设忠孝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成融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弘扬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及文璧的孝义之风,教育后人孝老爱亲,忠孝两全。
新闻推荐
惠州市频出新招构建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项目大平台大机遇积蓄发展硬核力量
做精做深石化和能源中下游产业链,引进一批民营重大项目在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落户,形成大亚湾石化区、惠东新材料产业园、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