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常见的职业性化学中毒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占大部分,且近3年呈逐年增多趋势。今年截至11月中旬,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已完成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流程18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7例。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主治医师刘为华提醒,慢性苯中毒主要侵害骨髓健康,可致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严重血液病,劳动者和企业应共同提高防范意识,共同预防职业苯中毒的发生。
女子经常接触含苯物质
确诊为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
36岁的张女士(化名)是一家电路科技公司的员工,平常主要负责阻焊、涂布等岗位工作。在职3年10个月,期间,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6天,经常接触“油墨、开油水”等含苯物质。在一次在岗职业健康体检中,刘为华发现张女士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告知她“疑似职业性苯中毒”,建议做进一步诊断。实际上,6个月前,张女士就常常头晕,伴有乏力、失眠、食欲下降、容易感冒等症状,但并未引起注意。最后,通过医学观察和精确体检,经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诊断小组共同诊断,最后确诊张女士为“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刘为华介绍,引起苯中毒的苯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吸入,吸入量与接触时间、浓度有关。短期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致使急性苯中毒,并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具体又表现为神志不清或者昏迷。较长时期地密切接触苯,可能损害造血系统,发展为慢性苯中毒。其中,骨髓是慢性苯中毒最重要的靶器官。大多数患者,经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才发现自己苯中毒。
苯由煤焦油提炼或石油裂解而来,是合成多种化学物质的基本原料,还可用作油脂、橡胶、树脂、油漆、喷漆和氯丁橡胶等溶剂及稀释剂。在江门,有可能接触苯的企业,常见的有制鞋厂、电子厂、家具厂、印刷厂、加油站等。工作人员在生产及应用过程中接触苯的频率较高,若不加以防范,可能致使苯中毒的发生。
劳动者和企业应共同提高防范苯中毒意识
刘为华提醒,苯中毒危害极大,但可防范,劳动者和企业需共同提高意识,维护职业健康。首先,企业应以低毒或无毒溶剂代替苯;其次,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第三,防止设备事故,注意设备、管道的维修保养,防止发生“跑、冒、滴、漏”,并定期进行作业场所苯浓度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加强防护,生产场所加强通风,操作工人应该正确佩戴质量合格的防毒口罩或面罩,不徒手接触苯或含苯溶剂。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应急及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可及时跟踪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进行诊治。
“更重要的是,企业和员工应共同提高防范苯中毒意识,并且让措施落到实处。”刘为华说。
医学指导
刘为华: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主治医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20年。具有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的诊断资格。负责职业健康监护检查,职业病病人的接诊、咨询及诊断工作。
(文/图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梁爽通讯员叶莲青)
新闻推荐
专家学者、企业家在文旅中国·江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齐掀“头脑风暴”,且听 “侨”如何激活江门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昨日,文旅中国·江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在江门市举行。周华东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