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海鸥,祖籍广东普宁,1957年出生于海南。1975年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任班长。因作战机智勇敢,在战场上被提拔为排长,不久又升为副连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个人一等功,所在的连部荣立集体一等功。1996年,从副团级干部转业到宝安区城管局工作,2017年退休。
1957年,张海鸥出生在海南一个农村家庭,虽然家境不太好,但靠着家里经营的一片橡胶林,衣食也不成问题。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父母从小就非常宠爱他,高中毕业后,父亲更是希望张海鸥留在家中,继承家业。
那段时间,张海鸥总是闷闷不乐,为了将张海鸥那颗躁动的心拴住,父亲便让他跟随自己下橡胶林工作。橡胶树白天分泌的胶液很少,为了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收割胶液,张海鸥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干活。电石割胶灯气味令人作呕,胶林蚊虫成群结队,致命的毒蛇更是防不胜防,但这些对张海鸥来说都不算什么,身为一名男子汉,他希望自己能冲锋杀敌,保家卫国,而不是一辈子待在橡胶林。
这样的日子他足足过了两年。1975年,年满18岁的张海鸥,毅然报名参军。1976年春,张海鸥正式成为一名陆军士兵,橡胶林里的“海鸥”顺利飞进军营,开启了他长达22年的军旅生涯。
一梭子扫死三个越南兵
张海鸥回忆,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18日晚,张海鸥所在的部队抵达广西龙州的布吉关附近,配合友军攻打高平。越军为了阻止我军的脚步,把一座关键桥梁炸毁。抢修桥梁,让大部队继续前进成为了关键。当天晚上,作为班长,张海鸥将全班分成3个小组到山上警戒,他们的任务是将山上放冷枪干扰的零星敌人赶走,掩护大部队修复桥梁。
19日早上,张海鸥和战友追赶大部队途中,遇到被敌军伏击的解放军后勤部队。当即他们停止追赶大部队,参与歼敌战斗。交战过程中,他亲眼见到3个战友在自己面前被敌人炮弹击中牺牲。张海鸥强压心中的怒火观察地形,带上半个班的人马借着密林的掩护,慢慢地往山顶爬。在半山腰发现敌方战壕上有3个敌人,张海鸥架好轻机枪一梭子扫过去,将3个越南兵击毙。
天降雄兵吓呆越南炮兵
沿着山梁继续向上,张海鸥他们终于追上大部队,还看到不远的另一个小山头,有一股越南兵盘踞在山顶,居高临下地阻击我方大部队。张海鸥二话没说,架起刚缴获的40火箭筒,就向对面山头的敌人打了几炮。
在山顶,张海鸥又发现敌方一挺重机枪正在朝着山下的我军狂扫。张海鸥掩护战友从后方绕到敌方工事,用两颗手榴弹将3个越南兵消灭了。后来行军至一个叫艰岸的地方时,又遭受到敌人伏击,副营长和连长都在战斗中牺牲了。28日,一纸命令下到连部,张海鸥被提升为排长。当天下午,部队掉头向北支援友军,攻打茶陵。
张海鸥受命指挥本排战士去端掉敌方的大炮阵地,自己则亲率全班战士包抄迂回到敌军炮兵阵地。战士们突然降临,打死15个越南炮兵,余下的越南炮兵落荒而逃。两天后,茶陵终于攻了下来,立此战功的张海鸥便由排长提升为副连长,是当时最年轻的连级干部。他自己荣立个人一等功,所在的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上级授予该连队“勇猛穿插前赴后继英雄连”称号。
在长达22年的军旅生涯中,张海鸥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开始做起,后成为部队的副团长。1996年转业回到深圳宝安区城管局,又从一个普通的副科级干部做起,在城市管理的岗位上勤勤勉勉。2017年退休后,他和战友一起帮助生活困难的老兵,为他们捐款捐物。他每年还资助广西河池地区的两位毛南族学生。他希望当下的年轻人,能够守住初心,尊老爱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国家建功立业。
宝安日报记者 黄芳 通讯员 曾楚桥 樊泽田 文/图
新闻推荐
□陈俊乾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潮安东凤的韩江堤上有间南光书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间书店是中共潮汕地委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