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
蔡湛(市区)
最近,茂名日报报道的两则重大项目落子茂名市的新闻,引起人们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关注。一则是广东餐饮业与食品加工首家上市公司广州酒家集团,在茂名建设粤西总部和食品生产基地。另一则是全球最大的粮食、食用油及农产品供应商之一的丰益国际有限公司旗下益海嘉里粮油生产项目落户博贺新港区,计划总投资15亿元,年产值约50亿元。
国内外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业巨擘抢滩茂名布局优势项目,不仅印证了茂名市随着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改善日益凸显的投资吸引力,而且启示我们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对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新增长极意义重大,具有广阔拓展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在茂名市出台的培育工业主导产业五年行动计划中,农副产品加工被列为扶持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这既契合了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加优质农副产品供给的产业导向,又是将茂名市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与发展优势的务实路径之一。作为广东农业大市,茂名不仅粮食、糖蔗、油料生产居省内前列,而且是全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年产水果350多万吨;是广东省最大生猪产地之一,年出栏肉猪550万头,肉类总产量62万吨;水产品闻名遐迩,年产量91万吨;蔬菜年产量305万吨,大量销往各地。近几年来,茂名市农产品加工业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去年产值达到900亿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而且能促进农业新型业态发育,培育农商产业联盟,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开辟更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富门路。笔者在高州镇江看到,以往农民种菜自产自销的个体经营传统方式被规模化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集团化模式取代后,同样的土地,产出翻了几番,农民的收入并不亚于外出务工。这昭示了以龙头企业拉动农副产品加工发展,是实现产业做大、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关键在于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主体,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以共享发展为引擎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要走创新驱动道路,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中,向产业注入更多科技含量。农副产品往往蕴含巨大的增值空间,能否综合加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取决于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以茂名市年产量30多万吨、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的罗非鱼产业为例,如果单一加工切片出口利润空间有限,而一些规模化企业实施全链条综合利用,效益就大不一样。在这些现代化加工企业,除了鱼肉切片出口外,鱼头鱼骨用作生产饲料原料、鱼鳞用于提炼鱼胶、连加工下水也成了生物制药的资源,可谓“一条罗非鱼,全身都是宝。”因此,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功夫应当下在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上。只有冲破“小型、分散、低端”的粗放经营模式羁绊,加快产业聚集,走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为农副产品加工拓开新空间、增添新动能。这是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要义所在,更是打造茂名市特色产业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新闻推荐
通讯员朱祖永记者陈牧云本报讯为提升书记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近日,高州法院举办首届书记员业务技能竞赛,全院37名合同...